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04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44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美育在中国和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我国很长时间内未引起足够的重视。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了素质教育是为人的教育,它潜在于智育、德育、美育、体育以及各种日常的活动,从而确定了美育作为独立一育的社会地位,它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这,正是由美育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2.
文艺批评是一项特殊的科研活动 ,它研究的对象是文学艺术 ,它的研究活动是通过审美活动作中介来完成的。本文拟从四方面论述 ,即文艺批评的特性 :审美认识 ;文艺批评的标准 :审美价值 ;批评家应有的素质 :审美能力 ;文艺批评的功能 :引导审美  相似文献   
43.
室内设计作为人类典型的创造性文化活动,其符号特征鲜明而深刻,本文通过对符号学理论以及符号学室内设计关系的研究,探讨了符号在室内设计中的合理表达与应用,从而更加充分表现出设计作品的特点。  相似文献   
44.
文章根据东晋画家顾恺之所提出的"迁想妙得"的审美观点,阐释了审美创造中"迁想妙得"的实质,即在创作中,审美主体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所见、所写、所画的对象进行联类想象,进行形象思维,并艺术而又创造性地表现出对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45.
作为当今世界前沿的美学理论,生态美学在哲学基础、思维方式、研究方法等方面有着巨大的理论优势。当代建筑美学可以吸收生态美学的理论优势,挖掘自身生态维度,不断拓宽、深化自己的研究,从而更好地理解、体验建筑美。这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即从有机整体视野、文化生态与审美参与三个角度拓展建筑美学研究。  相似文献   
46.
《白苍鹭》是美国乡土文学作家萨拉.奥恩.朱厄特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本文从其美学意境的角度出发,分析文中所展现的情感美与形象美,探讨人类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47.
第四代导演的影片呈现出一种诗化与纪实相融合的美学风格,而不只是单纯的纪实美学.这种电影美学风格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客观、冷静地陈述中较好传承了历史积淀的悲剧精神,而且从平民视角审视社会历史现实,完成了对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的讴歌,同时还带有一定的民族色彩.这些都开拓了民族电影发展的空间,加快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进程.  相似文献   
48.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athologizing of social protesters by theorizing an aesthetic of disgust in Occupy Wall Street media coverage. By cataloguing the hygienic deviance of the Occupy movement, I aim to illuminate an important countermobilization technique that disciplines and contains the grotesque function of the Occupy encampments. Examining media coverage of the Occupy movement, I show how aesthetic dimensions—including visual and olfactory sensations related to the bodies of the protesters and their encampments—were used to establish a relationship among hygienic deviance, moral impurity, economic failure, and ultimately the disposal of the protesters. I close by connecting an aesthetic of disgust to larger conceptu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viability of social protest in an era of neoliberal governmentality.  相似文献   
49.
Professional practice can be conceptualised holistically, and in fact during the 1990s the ‘Australian model’ of integrated or holistic competence emerged empirically. This piece outlines that story, and then develops a more rigorous conceptual analysis of what it is to make competent practical judgements, through inferences, in context-specific and accountable ways (such as to one’s peer group of professionals, or to the public). Current research interest in the Schonian swamp-like messiness of judgements (e.g. in clinical medicine) is drawn upon to advance a new epistemology of practice, which takes seriously the ‘know how’ of real work situations, as the basis for a revival of Aristotelianphronesis. Part 2 of this paper is based on Beckett (2004). Quotations are data from a UTS project on professionals’ workplace learning, directed by Paul Hager and David Beckett (2000-1).  相似文献   
50.
理顺高等职业院校德育与美育关系,探讨新时期高职学院的美育工作教育的新方法,充分认识美育的地位,高职学院美育教育对学校的美育工作者以及美育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