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4篇
教育   2283篇
科学研究   106篇
各国文化   81篇
体育   743篇
综合类   435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28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302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324篇
  2006年   276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巴蜀文化的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毅 《宜宾学院学报》2005,5(7):116-118
本文总结了巴蜀文化的始源性、区域性、古吏难微性、兼容性的特征。并简要谈论研究巴蜀文化的三点意义。  相似文献   
92.
浅析云南乡村旅游开展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游是2006年中国旅游宣传主题。云南有25个特有少数民族,其文化独具特色,保存也比较完好,具有发展高端乡村旅游产品的良好条件。我们可以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实施反贫困战略、乡村旅游的标准化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以寻求本土化、中国化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3.
先秦诸子散文中存在着两种文化差异。儒家文化孕育于史官文化的土壤,道家文化成长在巫卜文化的沃野,由于这两种文化所处地域各部落原始崇拜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文化环境,加之学术承传的相异,个体的文化差异导致了这两种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94.
认知隐喻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现象、认知现象;人类赖以思考和行动的概念系统本质上是隐喻性的。同时,隐喻又是文化现象,深入探讨英汉隐喻文化认知的关系,有利于在翻译过程中运用恰当的翻译技巧,从而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95.
本文据考古新发现,认为早期巴、蜀文化界分时机已经到来,并提出路家河二期后段遗存和宝山文化属于早期巴文化的观点;认为巴、蜀两族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而两者始终存在密切的交流关系;巴、蜀历史的复原,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考古学资料,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的有机结合则是不能忽视的。目前关于蜀文化的研究,进展较深入,而巴文化的研究,是值得重视和加强的。  相似文献   
96.
非言语行为与言语行为一样,因文化的不同往往赋予不同的意义。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文化对非言语行为的不同解释,往往会产生误解。非言语交际以往多被看作体态语的代名词,其实它的范围远远超过了单纯的体态语。从人的身体距离、座位安排、家具布置到一种文化成员对待时间的态度。沉默的使用,我们可以了解一种文化最根本的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97.
贵州省苗族地区中小学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州省苗族地区中小学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现状的个案调查,发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课程开发还停留在浅层面,学校课程尚未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主渠道,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不力,致使学生对民族义化疏于了解。就此认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民族文化课程的开发应从观念层面、政策层面、支持系统及实践层面等方面进行,以推进民族文化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98.
99.
The need for those working in a variety of settings to interact effectively with technical experts has grown dramatically in recent years as computers have become essential to the performance of an increasing broad range of professional work.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case of this sort of interprofessional interaction, exploring the process and outcomes of collaboration between technical professionals and educators working to bring Internet access to an urban public school district. Drawing on field note and interview data, the case reported here illustrates how differences in institutional routines and professional values can generate differing agendas, contrasting assumptions, and contrasting expectations concerning project products and outcomes among collaborators from different professional worlds. In the case we describe, these differences affected such central matters as the types and usefulness of technical resources to which users had access as well as users' confidence in the technology. The case also illustrates how aspects of this interprofessional conflict were addressed through an organizational change. The kinds of issues that arose in this project are likely to occur in a variety of professional settings; therefore, examination of this case provides insight into a variety of issues and dynamics t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embarking upon or analyzing any interprofessional collaborative effort, and particularly one that involves technical professionals.  相似文献   
100.
组织内知识共享信任机制的发展路径和改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安安  徐瑛  凌鸿 《现代情报》2007,27(8):2-5,9
随着全球化、网络化经济的出现,知识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在知识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还缺少对组织内知识共享信任机制的深入研究。本文在前人对知识共享和信任机制研究的基础上,从“质”的角度——信任形式和“量”的角度——信任半径分析出组织内知识共享信任机制的发展路径,并在此基础上从组织制度和组织文化两个角度提出具体的改善方法,用于改进组织知识共享行为,提升企业的知识管理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