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4篇
教育   150篇
科学研究   298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山西省碳排放效率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赵国浩  李玮  张荣霞  梁文群 《资源科学》2012,34(10):1965-1971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既受到国内资源供给和环境容量的制约,又受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碳排放空间的不足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论文界定了碳排放效率的内涵,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对山西省1995年-2010年的碳排放效率进行了测算,并且与中部其他省份碳排放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该方法引入随机扰动项克服了宏观统计数据不可避免存在噪声的问题,从而使得碳排放效率评价更为贴切。主要结论是:山西省1995年-2010年的碳排放效率在中部六省中效率最低,且碳排放效率呈逐年降低的趋势。在对效率作出评价基础上,论文进一步基于模拟退火算法创建了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预测模型,对山西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2015年山西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0年下降17%"的碳减排目标进行了可达性分析,结论为不可达。论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即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实施"以煤为基、循环高端、多元发展"的路径,实现经济的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82.
以单分散的Fe3O4微球(粒径为200 nm)为核,通过水热碳化和原位还原,合成了核壳结构的碳包覆复合材料Fe3O4/C/Pd(0),研究了其催化Suzuki反应的活性及磁分离回收特性.实验结果表明:Fe3O4/C/Pd(0)热稳定性好,可在空气氛围下高效地催化碘代、溴代芳烃与苯硼酸的Suzuki偶联反应.该催化剂还表现了非常好的可循环性,连续使用五次依然能保持很高的催化活性,为进一步拓展碳包覆磁性材料在催化领域的应用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83.
程超  童绍玉  彭海英  闫少凯 《资源科学》2016,38(8):1561-1571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滇中城市群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客观认识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及其平衡性是解决滇中城市群缺水问题和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前提。运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基尼系数以及重心模型对滇中城市群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供需平衡、时空平衡以及平衡性的偏离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6-2014年滇中城市群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为(0.216~1.370)hm2/人,区域内部差异和年际变化较大;②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在供需上呈现不平衡状态,在时间变化上呈现不稳定状态;③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综合基尼系数为0.372~0.626,总体上处于“集聚程度较大”的区间范围,空间变异系数为0.358~0.804,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在空间分布上不平衡;④滇中城市群水资源生态承载力重心与其几何中心偏离,偏向南部地区,年均偏移距离为40.6km,区域间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与人口、经济分布以及资源环境极不对应。  相似文献   
84.
辽宁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2001年辽宁省及其14个城市自然资源的使用程度以及由此对土地的占用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研究表明:辽宁省绝大部分城市的生态负荷超过了其生态容量,全省人均生态赤字为1.31 hm2;资源和资源加工型城市(盘锦、鞍山、辽阳、本溪和抚顺)构成了生态严重超载的"黑色带区",其生态赤字高达2.45hm2~5.23hm2/cap;仅锦州没有生态赤字,具有相对可持续性.化石能源消费是生态负荷的主要来源,全省该项足迹为1.63 hm2/cap,占总足迹的67.3%;上述生态赤字最高的5市的化石能源足迹比例更高,均在75%以上.耕地类生态盈余主要分布在锦州、铁岭、葫芦岛和盘锦,赤字主要分布在大连、本溪、抚顺和丹东,全省耕地略有盈余.全省水域类生态盈余较高,主要分布在大连、盘锦、葫芦岛、营口和锦州5个沿海城市及丹东市.绝大部分城市出现牧草地类生态赤字,所有城市的林地略有盈余.辽宁省各市的生态效率(单位生态足迹的GDP值)很不平衡,最高者(沈阳)是最低者(阜新)的10倍多;工业产业链级高(如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达的城市的生态效率高;工业不发达或产业链级低(如资源开采和资源加工业)和服务业不发达的城市的生态效率低.文章针对生态足迹的结构和地理分布,对辽宁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战略取向建议.  相似文献   
85.
江苏省1996年至2007年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分析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1996年-2007年碳排放效应分析得出:①江苏省近12年碳排放总量年均增长14%,2007年达到14370万t,碳排放增长过快问题突出;②提出了地均碳排放强度和地均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两个新指标,并计算得出2007年全省地均碳排放强度和地均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分别达到2.06t/hm2和84.32t/hm2:③2007年江苏全省碳排放量、地均碳排放强度和地均建设用地碳排放都呈现苏南>苏中>苏北的分布格局,13市地均碳排放强度差异显著,其排放强度总体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建设用地碳排放对总碳排放贡献最大是各地市共同之处;(④江苏省碳排放强度与人均GDP呈倒U型曲线关系,曲线的拐点在(2.0~2.1)万元/人附近;⑤能源消耗是碳排放的主体,建设用地是最主要的碳源,1996年-2007年全省虽然其碳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但全省万元CDP碳排放强度从2004年开始逐年下降的,说明江苏全省碳减排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减排压力仍然巨大,减排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6.
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林业碳汇政策解读入手,简述了林业碳汇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了我省碳汇林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对于我省如何抓住这个历史机遇适时调整应对策略,积极发展我省碳汇林业,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石漠化治理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获得额外的推动力,提出了促进我省碳汇林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7.
二氧化碳资源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丰富的二氧化碳资源有效的转化为有用的化工资源,对于化工原料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重大的意义.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专家、学者将CO2转化为各种化工产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8.
"低碳经济"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一种经济模式,改善生态系统环境、实现经济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便是践行"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生活"的极佳方式,同时,低碳的生活方式又可以促进人们身体素质的提高,二者相互促进,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良性循环。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开展"终身体育"教育。"终身低碳"正符合人体自身健康需要和全球生态发展的需要。为了实现低碳时代的全民健身,我们必须完善政府跨部门合作机制,统筹协调低碳全民健身行动,同时进行一体化的全民宣传教育,设定具体可行的目标,建立切实有效的反馈途径。  相似文献   
89.
结合欧盟碳排放权管理制度改革经验和中国碳交易的现状,中国在建立碳排放权市场时应遵循维持碳排放权的稀缺性、兼顾碳排放权分配方案的公平与效率、构建完整的碳金融服务链三项原则。中国应充分利用在项目减排中积累的经验将碳市场与生态补偿相结合,为中国碳市场走向国际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0.
Education is widely acknowledged to be a means for advancing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Many schools have recently introduced the idea of sustainability into their educational agenda and curriculum. This study uses an innovative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the principle of sustainability,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nalysis, which illustrates the impact of community lifestyles up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ng the concept of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t the high school level, analyzes the school's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discusses its contributions to 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 in schoo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