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29篇
  免费   460篇
  国内免费   369篇
教育   22483篇
科学研究   2365篇
各国文化   59篇
体育   4396篇
综合类   2827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17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211篇
  2021年   624篇
  2020年   766篇
  2019年   387篇
  2018年   262篇
  2017年   246篇
  2016年   353篇
  2015年   798篇
  2014年   2386篇
  2013年   1945篇
  2012年   2827篇
  2011年   3000篇
  2010年   2183篇
  2009年   1964篇
  2008年   2257篇
  2007年   2387篇
  2006年   2280篇
  2005年   2131篇
  2004年   1765篇
  2003年   1520篇
  2002年   1224篇
  2001年   1003篇
  2000年   623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改革方案已实施了近四年之久,是时对既往经验进行回顾和审视,以精致教育理念重新解读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精致化有着内在的深层原因,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考核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96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构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历史生成的双重语境。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概念经历了由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变迁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互动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的当代统一。  相似文献   
963.
近十年来青少年死亡事件的频繁发生,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主要表现在通过解读文本,解读生命,来领悟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通过阅读教学让同学们感受、认识生命的意义;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领悟作品中充满人性(爱情、亲情、友情)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情"的可贵,从而重生、乐生。  相似文献   
964.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模块化教学改革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着"服务专业,服务就业"的教学理念,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实施模块化教学改革,可以融人文性、工具性、行业性于一体,切实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但要有效发挥模块化教学的优势,必须革新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965.
"书画同源"作为中国传统书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和观点,古今都对其"源"进行了许多阐述,而对由"源"引发出的两个"支流"(书法和国画)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共性特征相对涉及较少。文章围绕二者的共性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述,目的是引导我们要善于从一些传统的重要命题去进行新的思考和再探讨。  相似文献   
966.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要求将就业指导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为此,必须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队伍的现状,文章提出了高职院校要实行全程全员就业指导,并从保证数量、提高质量、改善待遇、规范考核等方面探讨了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967.
如何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效力,实现该课程的终极教学目的,已经成为近年来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关注的课题。改变高校对大学语文的态度已成为当务之急。构建大语文教育观下的综合课程体系,充分发挥新技术条件的优势,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应成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96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长期艰难探索的结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是新时期的目标航向,是应该毫不动摇坚持的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和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只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深入认知,并使之引领发展,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不断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969.
在社会转型时期,创新高校感恩教育要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凝炼生动的感恩教育主题,探索科学可行的运行模式,建设中国特色的高校感恩教育范式。  相似文献   
970.
BackgroundCorporal punishment is a commonly used form of disciplinary technique. Sanctified parental attitudes of corporal punishment have been found to be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parental use of corporal punishment in previous research, while little is currently known about the reciprocal relations between parental use and their attitudes of corporal punishment.ObjectiveThis research aimed to examine the reciprocal relations between mothers’ and fathers’ use and attitudes of corporal punishment in China.MethodsData were collected on a total of 320 Chinese father-mother dyads with their children (10–11 years of age at baseline) through convenience sampling techniques at two time points, one year apart. Parents completed self-report measures of mothers' and fathers' use and attitudes of corporal punishment. Children completed self-report measures of parental corporal punishment.ResultsThe cross-lagged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parental attitudes of corporal punishment in a given year predicted their use of corporal punishment in the subsequent year both for mothers (β = 0.15, p < .01) and fathers (β = 0.10, p < .05), while their corporal punishment in a given year did not predict their attitudes of it in the subsequent year (βs < 0.11, ps > .05).Conclusions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reciprocal relations do not emerge, with only attitude-behavior effects being evident for both mothers and fathers, while behavior-attitude effects were not present. Findings in the present study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changing both mothers’ and fathers’ favorable attitudes toward corporal punishment when conducting appropriate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to decrease its u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