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573篇
科学研究   42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62篇
综合类   3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71.
德国是名副其实的体育强国,其体育体制为社会主导型,以"俱乐部体制"为基础,体育管理的任务主要由各类社会体育组织来实现,使体育事业得到均衡发展。通过对德国体育体制及其成功经验的研究和总结,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协调发展提出两个方面的建议:对于竞技体育要完善"举国体制"、优化发展模式;对于群众体育要推进制度改革、发展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772.
德国企业档案馆的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简述了德国企业档案馆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介绍了德国西门子公司、巴斯夫公司、拜耳公司、德固萨公司和德累斯顿银行等5家世界知名企业的档案馆建设情况,总结了德国企业档案馆发展的特点及其对中国企业档案馆的启示。  相似文献   
773.
"与洪堡告别?"--战后联邦德国高等教育政策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二战结束后联邦德国60年高等教育政策的演变作为观察点,试图把握洪堡大学理想在德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作用与命运,从而解析在高等教育发展中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774.
关于德国数学教育标准中的数学能力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保障各联邦州数学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2003年底德国首次颁布全联邦性数学教育标准。这是一个较为典型的能力导向的教育标准,它提出学生应该发展的六大数学能力:(1)数学论证;(2)数学地解决问题;(3)数学建模;(4)数学表征的应用;(5)数学符号、公式以及技巧的熟练掌握;(6)数学交流。根据不同的认知要求这六大能力又分别被细化为三个能力水平。这个能力模型强调学生数学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75.
面对监管政策与创新发展之间的矛盾,一些国家的政府开始采取各种形式的“创新试验”制度,其中“现实实验室”就是德国政府给出的解决方式。详细介绍现实实验室的定义和构建方式,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现实实验室在实践中的应用方式。最后为中国开展相关创新试验提出3点建议。  相似文献   
776.
德国工业4.0“精益学习工厂”以行为主义为引领,以能力本位为导向,以学习者面向工业4.0需求的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教育界和企业界的合作,将价值链管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在宏观层面的学习工厂、中观层面的教学模块和微观层面的教学情境三个维度的一体化设计,实现了技术、生产、教学要素的系统整合,发展了一套致力于培养和提升学习者实践能力的系统方法,为培养学习者面向工业4.0需求的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德国工业4.0“精益学习工厂”为我国培养面向智能工业发展需求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提供了如下借鉴:明确面向我国智能工业发展需求的人才能力培养目标,实现实践教学机构从宏观建设运营到微观教学实施的系统化设计,借助工业4.0技术手段将价值链管理和精益生产融入教学过程以实现生产、技术和教学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777.
类似于我国高职扩招模式,发端于工业革命后的德国“第三条教育路径”旨在为无前期学习经历或证明但具有充分职业工作经验和实践技能的求学者,开辟出“获得工作—积累经验—考核入学”的高等教育求学通路。该路径的产生是社会人口结构变化、科技生产力重心转移、政治更迭等元素在教育改革领域的投影,教育理念基础在于突出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教在机会和地位上平等以践行教育民主化,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其实施方法具有入学多元化、校企合作化、专业优质化、课程灵活化等特征。该路径的实施对于社会、教育改革和个人发展具有成效,同时在规模、均衡化和个体适应方面也面临挑战。对该路径的借鉴应当从提升师资和办学条件、优化培养模式、形成完备的制度结构等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