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70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庆典活动是凸显国家文化形象的重要载体。节庆活动可以拓展文化空间,彰显文化风格与标记。中韩两国都有民间传统的大型公共庆典仪式,以韩国的宗庙祭礼和中国的公祭黄帝大典作为个案对比,分析中韩对历史文化的呈递经验,体会韩国对文化遗产“本真性”的态度,借鉴以庆典仪式呈递民族文化遗产的做法,挖掘我国的文化底蕴和传统内涵。  相似文献   
82.
介绍了美国目前限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和政策及其影响,并在分析温室气体排放和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数据的基础上,对现行政策进行评述并追踪美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所做的努力及这些努力中潜在的可能具有的政策效力。  相似文献   
83.
贝娄的《离别黄屋》、《如烟往事》、《莫斯比的回忆》这三部短篇小说,通过主要人物一生的种种经历,探讨了人生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作者让叙述者进入主人公的心灵世界,以轻松风趣的笔调叙述其如何心平气和地面对过去:对历历往事的难以释怀、对亲情友情的魂牵梦萦、对是非成败的慨然评断。主人公深情的回忆以及叙述者从容的叙述使主人公人生的价值与生活的意义得以构建与阐释,同时,作者的价值取向与情感态度也得以逐渐呈现。通过对叙事对象的选择、提炼与把握,作者积极的、乐观的人文主义叙事伦理得到了完美的宣示。  相似文献   
84.
通过介绍分析霍斯的语篇分析翻译评估模式,指出此模式对翻译教材改革的作用,并对其进行创新,提出新的翻译教材模式,说明了每章节教学程序,建议当今高校翻译教材从语篇分析的角度入手,实践多于理论,提供具有社会实效性的翻译练习,培养实践力强的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85.
杨红霞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5):45-47,50
通过以互文性为理论依据,采用托马斯.卡莱尔对工业化进程中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回应论—"现金联结",对《荒凉山庄》中众多人物间的人际关系重新进行审视,揭示狄更斯既有力地批判了中产阶级和贵族阶级以钱财为主导的价值观,又塑造了伊斯特和乔治这样的正面人物,作为对卡莱尔所批评的"现金哲学"的有力呼应。以此证明《荒凉山庄》是狄更斯回应"进步"话语的又一部巨著。  相似文献   
86.
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长篇力作《到灯塔去》中两个情境的象征意蕴,认为伍尔夫通过成功地塑造拉姆齐夫人和莉丽这两个艺术家人物,完成了其艺术家自我的造就。  相似文献   
87.
清初陈祚明所编《采菽堂古诗选》体现出折衷七子、竟陵两派的诗学批评特色,在明中期以来出现的各类古诗选本中颇具特色.本文主要考述陈祚明的交游情况及《采菽堂古诗选》的编选意图.认为其诗学倾向与交游有着一定的关系,编选《采菽堂古诗选》则主要出于对当时宗宋派的回应,对格调诗学以汉魏、盛唐诗为典范的视野拓展,及强调古诗编选的辩体眼光、诗史品格与鉴赏批评功能等.  相似文献   
88.
有正本《红楼梦》,诞生于民国元年,是有正书局老板狄葆贤一手炮制的,是《红楼梦》伪本的始作俑者,戚蓼生的序很可能是伪托。它的批语为当时"著名小说家"所加。《石头记》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多抄自有正本批语,而署上"脂砚""脂研"等名号。有正本对程甲本《红楼梦》大肆篡改,狄葆贤眉批为其篡改张目,有意欺人。  相似文献   
89.
《绿房子》是略萨根据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实为基础写成的一部描写秘鲁当代生活的风俗画卷。文章介绍了略萨在《绿房子》中人物塑造的群像类型:悲剧的体现者、受压迫的女性、亚马逊河上的暴虐者。分析了作者运用群像人物的原因,即形式配合、历史局限、现实表达三方面,最后简要叙述其意义,包括结构的立体性、叙述的客观性和多角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0.
试析《菉竹山房》中二姑姑人生悲剧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接受主义美学为指导,用文化学批评和心理学批评的方法,对现代著名作家、学者吴组缃的短篇力作《菉竹山房》进行分析。指出道德至上的价值观念,"怨而不怒"的中庸处世方式,是二姑姑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从而指出《菉竹山房》应该称之为文化批判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