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2276篇
科学研究   36篇
体育   43篇
综合类   12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0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战略思维就是关于全局性思维。邓小平战略思维反映了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条件下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时代精神。邓小平战略思维是对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的总结 ,是对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总结 ,是对世界经济发展新经验和科学技术革命新成就的概括和吸取。研究邓小平的战略思维无论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拓展 ,还是对面向未来的中国发展战略的把握 ,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2.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典文献中的重要文本,它塑造了魏晋众多士人形象。对魏晋士人予以界定,总结其所展现的士人形象,对理解魏晋士人形象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3.
巴蜀文化的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毅 《宜宾学院学报》2005,5(7):116-118
本文总结了巴蜀文化的始源性、区域性、古吏难微性、兼容性的特征。并简要谈论研究巴蜀文化的三点意义。  相似文献   
54.
言意之辨是魏晋玄学重要的思想方法.王弼创造性地提出了以有训有之不足的原则,这其实就是用语言来进行语言批判,是玄学向传统经学发难的基本思路.所谓"有",就是指现实语言世界.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用言意之辨的方法,剖析"乐教"被统治者用语言"造立"起来的过程,以其悖谬颠覆其天经地义,堪称文学艺术理论自觉时代的"独立宣言".然而,在我们绵延了五千年的语言世界中,它始终只是一个异端的声音.  相似文献   
55.
《稼轩词》中不同方式的“笑”有着比较特殊而一致的内涵:笑并悲愤着、悲愤并笑着。这些笑的独特内涵或表现为狂放中的愤懑、或表现为旷达中的悲怨、或表现为嘲讽中的幽恨。这种笑并悲愤着、悲愤并笑着的人生态度,正是辛弃疾的独特个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56.
苏氏蜀学为宋学的重要学派、也是巴蜀化中极具特色的一支。蜀学之成,始于三苏父子。就苏氏蜀学中的艺思想与巴蜀化的密切关系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苏氏艺思想的形成与巴蜀化中的两汉先贤意识、杂学色彩、切人事重抒情、尚操守重节气、富异端色彩和反叛精神等关系至密,苏氏蜀学既孕育于巴蜀化之中,又为巴蜀化增添了无数光彩。  相似文献   
57.
萧红与田沁鑫这两个不同时代的思索者,虽相隔半个多世纪,但却通过《生死场》把这两个天才女性的心灵连在了一起,该作从小说到话剧,体现了她们心灵的契合与相通,也显示了她们过人的敏悟、深刻与才华。她们对生与死、男人与女人等等人生基本命题的思考与探索,是真正独立女性的声音,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与价值,表现了20世纪中国女性作家特有的敏感与透彻。  相似文献   
58.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唐诗人司空曙的生平经历、创作分期及诗集版本等问题作出了新的探索,用统计学的方法,指出他现存作品在题材和体裁上的突出特征,认为交游活动是激发其创作的主要因素。所谓“十才子”集团即因此得到成立。  相似文献   
59.
清代以篆书知名的第一位书家王澍。绩学工,精研金石碑刻,述亦丰。其所长“玉箸”篆对后世影响极甚。奠定了碑学发展的基础。是清代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60.
本文以《消闲报》上发现的材料来探讨晚清小说家吴趼人最早发表的一部章回小说《海上名妓四大金刚奇书》。《奇书》从近代报刊新闻中汲取素材,并混同于轶事趣闻中一起刊登,预示了近代小说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