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7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76篇
教育   234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3386篇
综合类   68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298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410篇
  2010年   358篇
  2009年   327篇
  2008年   372篇
  2007年   377篇
  2006年   311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摘要:量化指标为特征的知识中心教育使体育教育中学生越来越失去自我,成为数字表征的抽象人。在此“刺激-反应”话语下,学校武术表现出实践性本体教育缺失的“去中国”化异化现象。鉴于此,通过文献资料法、辩证逻辑分析法对传统武术传承进行分析,认为:拳种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话语的隐喻,传统武术以“拳种人-武术人-中国人”的教育模式,在生理身体、社会身体、心理身体教育方面实现对文化与精神的传承而进行自我认同人化教育。当前学校武术要进行拳种的“内外、己人、身心”话语转换,以“己-人-己”路径进行精神培育从而实现中国特色的育人,服从“学武术,做中国人”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942.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引入“失语症”这一概念对传统武术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进行辨析,认为,传统武术“失语症”的“症候”主要表现为“传承的缺席”“异化的不闻”和“创新的乏力”。中国文化的“老衰”导致国民对传统文化的“倦怠”,致使传统武术“失语症”具有历史必然性。提出失语症的矫正应当谋求传统武术文化认同、内容转换和体系构建,即厘清文化认同对象的顺序性、层次性,注重武术实现本土认同与世界认同的平衡;体现内容体系生产的差异性、适宜性,以文化工具论和身体消费观为视角进行内容转换;强化项目设计布局的前瞻性、系统性,建构传统武术发展的体系,提炼和开发传统武术中的“和谐因子”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43.
摘要:应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最早设置武术专业的高校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与韩国最早开设跆拳道专业龙仁大学、庆熙大学、首尔体育大学、朝鲜大学武道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武术与跆拳道在各自国家高校发展历程、培养目标定位与表述、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与时间安排,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以及专业人才的流向引领等方面均存有较大差别。进一步分析发现:跆拳道充分地利用韩国高校教育资源优势,以跆拳道教育为契机,把对韩国固有的民族精神培养融合于现代高校教育,从而加速了韩国传统文化国际化发展进程。相比于韩国高校跆拳道的教育现状,武术在中国高校教育中没有充分认识自身的特性,没有与高校教育有机结合,体现不出中华武术的民族文化本质特点,致使武术被边缘化,并最终影响武术国际化发展。基于此,旨在通过对中、韩高校武道专业教育比较研究,取长补短,有针对性地借鉴韩国高校武道专业教育发展理念,构建更加合理的高校武术专业教育框架,进一步规范高校武术专业教育培养模式,为我国高校武术专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和重新构建提供理论参考,为武术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944.
就陇东方言中的一些人常用词里的本字,按照其在当地方言中古今语音演变规律,并参照文献用例,进行考释,以此探寻本地方言特点。  相似文献   
945.
陈洪泉  张羽健 《科教文汇》2012,(19):156-156,189
武术是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受人们的喜爱,当前全国很多高校都将武术设为选项课,在公共体育中进行教学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魄,更重要的是弘扬了武术精神,本文主要以沈阳师范大学公共体育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公共体育课武术教学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影响了武术教学的开展,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希望为武术课教学的改革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946.
路云亭 《体育科学》2012,32(6):90-97
义和团起事和以直隶、山东为代表的华北地方戏的地域性息息相关。华北社戏为义和团起事铺设了适当的公共空间。华北社戏表演中经常出现的侠客形象是义和团起事直接的模拟对象。华北地区的武戏表演还为义和团民开设了神灵崇拜的形象。而鬼神戏、侠客戏、公案戏的复仇与报应观念促使团民产生了极端行为和异端思想。义和团仿戏及降神附体仪式合力构成了民间和江湖文化的重叠性主体。直、东义和团起事,恰是华北地区原生态武术文化促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47.
对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学东  王岗 《体育科学》2012,(1):71-76,87
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文化学、传播学、品牌学等理论,对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尽管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其更好发展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提出了新的思考。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战略目标的真正实现,必须要强化"文化意识"、拥有"世界意识"、高扬"创新意识"、恪守"标准意识"、树立"品牌意识",也只有如此,中国武术文化的"走出去"步伐才会更加坚实和豪迈,样式才会更加多元和丰富。  相似文献   
948.
从地域文化的视角,以甘肃"尚棍"现象为代表,运用田野调查法,对"西棍"现象的外在表现进行深入发掘,并运用历史地理学的理论,对本地域历史时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从地理、历史、经济、生产生活、民风民俗以及物产等方面解读这一现象的实质。  相似文献   
949.
竞技武术“文化空间”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武术赛场兴起于20世纪初,自一开始就产生了强大文化驱动力。运用文化人类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分析了当代竞技武术"文化空间"所扮演的文化角色,研究发现,竞技武术"文化空间"出现了文化话语权政治化,行政管理中心化,受众群体边缘化和传统文化流失化等现象。但同时必须承认其在当代中国武术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影响力,且应通过树立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积极到民间去"采风"和"寻根",坚持走竞技武术"文化空间"的"城市化"与"乡村化"并辔前驱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50.
以我国中州、齐鲁、荆楚、吴越4大地域有关武术的文献资料为研究对象,择选其中若干经典文字符号进行阐释与分析,发现各地域呈现的经典文字符号与本地域文化关系紧密,且可透过相关信息考究武术的发展历程。比较这些符号对中国武术的重大意义,由此证明对这些并非来自拳经拳谱的相关武术文化研究之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