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96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4篇
综合类   3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朱亚光 《科教文汇》2020,(5):168-170
温僖贵妃墓首饰是清早期宫廷首饰精品,样式承前启后,有一定代表性,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本文拟结合这组文物,对清代宫廷首饰的材质工艺、民族特色、礼制首饰及清代满汉首饰间的借鉴融合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2.
徐鹰 《海外英语》2012,(14):189+191
In terms of Christian allegory,this article is to discuss how the old man enacts Hemingway’s"Religion of Man".  相似文献   
13.
董仲舒从自然,神性、人伦等方面论述了天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他的一种独特的定宙模式。在这一定宙中,天、人乃至万物都是同源同类,它们以气中为中介,人循在应人事,相互感应,形成了从天地自然到人伦世事的一个完整世界。  相似文献   
14.
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效果差异致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外优秀男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特征的对比分析,对导致中外运动员起跳效果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我国运动员起跳支撑缓冲能力差、起蹬时机晚、摆动速度小是主要致因。  相似文献   
15.
Stylistics is a branch of linguistics which studies the feature of situationally distinctive uses (varieties) of language, and tries to establish principles capable of accounting for the particular cho...  相似文献   
16.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和《单位》都是以青年知识分子对理想之思考为主要内容的文本,在不同时代背景的观照下,呈现出不同的文本特征。通过对两部作品的互文性阅读,可以看到不同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在面对理想时所展现出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7.
试图借助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基于现代文体学的理论基础,按照Leech与Short在1981年提出的小说文体分析模式,从词汇特征、语法特征、修辞手段、语境四个方面对小说《老人与海》进行了系统的文体分析。并与BROWNAA语料库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老人与海》的文体特征有显著的差异。《老人与海》的文体简洁自然,而且独具匠心,内涵丰富。同时,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的应用也给我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考满是明代和清初考核官员的一种制度,即任满考核。入关以前,满洲贵族建立的后金政权已经开始有了考满制度,清朝入关之后,沿用这一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前后经过三十几年,于康熙年间将这一制度废止。考满制度实行的始末,体现了清代制度沿袭中有发展,而重视实效是清初统治者在制度上进行取舍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9.
《老子》第五章是体现老子"天人合一"、崇尚自然思想的代表性章目之一,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天地不仁"与"圣人不仁"二句中的"不"字理解为否定副词,将"仁"理解为"私亲"或"偏爱",将祭祀品"刍狗"理解为祭前尊重而祭后轻视的东西等等,因此,此章之主旨迄今尚未得到较为切实的解释。实际上,"不"字当通假为"丕",作"大"讲;"不仁",即"大仁"。"仁",不能理解为"私亲"或"偏爱",而应作"仁爱"、"慈爱"等义讲。而作为祭品的"刍狗",无论在祭前或祭后,皆应一律受到人们之尊崇与重视。此章之主旨,乃在于主张虚静无为,效法天地自然,倡导"天人合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作者运用双重比喻手法,强调"圣人"要像"天地"仁爱万物一样地仁爱百姓;而要实现如此之爱,"圣人"就必须进一步像"天地"自然运转生化与仁爱万物一样来尊重客观规律,顺应自然,仁爱百姓。如此"天人合一"的思想贯穿于《老子》全书,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0.
温旭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12):54-57
"斯密悖论"指斯密在《国富论》中以利己心为核心的经济人和《道德情操论》中以同情心为核心的道德人之间的矛盾。一个半世纪以来,国内外学界围绕着这一"悖论"的研究持续不断。借助古诺模型的方法对"斯密悖论"中的经济人与道德人进行博弈分析,试图提出利己与利他的有机统一体——经济道德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