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96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4篇
综合类   3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通过对中西天人哲学的比较,分析说明中国与西方两种不同个性、不同侧重的哲学思想在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中所起的不同作用,从中得到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6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和专家咨询的方法 ,辩证地分析了现代排球运动技战术的发展趋势和福建男排与中国排坛前四名在身高、弹跳高度、扣球时间的差异 ,从中找出新的突破口 ,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 ,以期福建男排早日进入中国甲级前八名。  相似文献   
463.
“天人合一”有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双重意义.儒家的“天人合一”,其主流精神是指建立在道德心性论基础上的主、客未分的“天人一体”,而非以自然为本和表现为主、客分立关系模式的“天人和谐”.它所体现的主要是一种道德性命之学,其旨趣在于为人的生命存在确立形而上的根据.“一体”论与“形而下”的“和谐”论不仅有着明显的区别,且其分野亦标示着能否对中国哲学基本特征和其表征的哲学理路作出正确的把握.以“天人和谐”释解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是对儒家“天人合一”观念的一种误读.  相似文献   
464.
布鲁斯是19世纪60年代发源于美国南方腹地的一种黑人音乐,是一种悲叹生活、渴望爱情、发泄愤懑的音乐表达方式,是黑人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著名黑人文学批评家小贝克认为,布鲁斯音乐是黑人本土话语的典型特征,是黑人文学文本研究的原始依据和文化源泉。美国黑人作家,凭借布鲁斯音乐这一本土化的语言,来深入地探讨美国黑人的生存困境和文化追求。其中,埃里森在其小说《看不见的人》、莫里森在其小说《所罗门之歌》中创造性地把布鲁斯引入作品中,使作品有了强烈的节奏感、厚重的历史感和强烈的震撼力。  相似文献   
465.
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儒家所讲的"天人合一"主要是指道德价值意义上的合一,包含两个方面的伦理意蕴:一是人性与天道的统一;一是人生理想的天人调谐.可以说,儒家的天人观正是中国传统社会人生哲学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46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充满了辩证法的光辉,至少包含了三方面的辩证法思想:一是遵循和尊重自然规律,处理好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二是树立效率和公平辩证统一的价值取向,维护公平和正义;三是在矛盾和发展中构建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67.
Because of the way it prioritizes interruption and calls into question the very possibility of producing coherent, selfcontained narratives, the deconstructive work of Jacques Derrida is often thought to be intrinsically anti-narrative in its very structure; and yet there are those who insist that, to the contrary, deconstruction is a narrative exercise through and through. I maintain that both interpretive approaches fall prey to a serious misunderstanding of deconstruction. I will show that deconstruction should be viewed neither as a simple affirmation nor negation of narrative but rather as a radical perplexity in the face of narrative. Indeed, any serious engagement with deconstruction requires that we call into question the very nature, function, and limits of narrative practice.  相似文献   
468.
时代不同,对理想人格的期待也必然不同。本文在全人教育的哲学基础上,回顾了中西方在历史上对理想人格的设计——即东方的君子和西方的绅士。进而,从科学理性的角度简单对比了东西方理想人格内涵之不同。此外,本文还指出了“君子”与“绅士”的历史阶级性,以及他们对技术的排斥。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人文、科学、技术三者融合的角度论述了现代理想人格的内涵。  相似文献   
469.
元小说是“关于小说的小说”,或“小说何以成为小说的小说”,即:在小说创作的同时对小说创作本身进行评述。这两种过程在形式上精密结合,从而打破了“创作”与“批评”的明显界限。使它们合并为“阐释”和“分解”的概念。海勒的《老年艺术家画像》就是这样一部典型的元小说,它在内容上形式上和语言上造成传统小说和叙述方式的解体。  相似文献   
470.
亚当·斯密视野中的"经济人"具有按照理性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根本特征,然而,这种"经济人"的自利行为存在着固有的道德限度,同时还蕴涵着深厚的伦理价值,不但成就了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美德,而且推动了社会的繁荣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