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2021篇
科学研究   138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01篇
综合类   161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334篇
  2007年   353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文化必须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先进文化,这种先进文化的功能既表现在对社会发展的导向作用上,又表现在对社会的规范、调控作用上,还表现在对社会的凝聚作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文化具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衔接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基本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文化应当坚持以真为魂,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原则.  相似文献   
32.
本文以天人关系为线索,阐述了国人自古以来对自然的认识过程,以及与这一过程相对应的对自然的态度,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所走的和谐、矛盾、再和谐和持续发展的艰难道路,论证了"天人舍一"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3.
大荔是黄河流域古老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大荔先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探索大量渗透于日常俗语中,这些俗语探索自然规律,总结种植经验,反映农耕文明,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值得现代人借鉴。  相似文献   
34.
内心和谐,是党员干部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发挥工作推动力,体现自身抗压力,保持宽松和谐关系营造力的重要内因。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利益交换原则和能者为尊的价值观念,人的价值导向容易产生偏差,如果没有良好的自身修养和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控制,容易使人产生名利失衡、修养失调和行为失范的状况。因此,党员干部要实现内心的和谐,需要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用先进的文化滋养自己,从而实现自己与岗位和谐发展,内心与外部世界的圆融和谐。  相似文献   
35.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的心理状况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保持人们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心理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具体表现是社会发展的源泉,是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尺度,是社会创新的心理要求,是社会稳定的心理保障。客观刺激事件和心理挫折是诱发心理不和谐的主客观原因。构筑心理和谐可从:转变行为理念,加快推进制度安排与政策设计;积极推动人的心理和谐建设;提升人的道德需要等三个策略进行。  相似文献   
36.
以"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为出发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本身就具有时代化的特质;系统物质世界是差异协同的世界,人的本质属性表现为同一性与差异性的统一,借助于人的本质属性及其多样化需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创新,具体体现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37.
动词后面"到"的词性一直以来存在很大的争议,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这一情况严重影响到相关问题的处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现代汉语出现频率极高的动词、形容词为基础,从具有代表性的各种观点入手,分析了这种句型的三种构成形式以及"到"前面动词的情况,参照判断动词的语法标准,弄清了"到"的性质,从中得出结论:动词后面的"到",动词特征比较突出,是动词,并没有介词化。  相似文献   
38.
从序文形式与内容两方面 ,辨说《诗品下·序》疑难问题。其中 ,专节辨明有关诗歌创作的自然声律理论 ,贯通古今作出综合考察与探索 ,有助于古文论的现代“转化”与钟嵘诗论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9.
文章通过中外喜剧理论对比,探讨了喜剧、喜剧意识及狂欢化,指出在当今多元的文化语境下,喜剧的核心是喜剧意识,喜剧意识的集中反映是狂欢化,狂欢要做到自由与约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0.
用法治理性建构校园和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设校园和谐关系,以法治理性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审视并优化校园环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主法治原则建设校园和谐关系的关键所在。以民主法治原则构建现代校园和谐关系是法治理性的基本要求;尊重人权是法治理性的真谛;校园和谐需要法治理性的宽容精神;法治理性包含对法制的敬畏和行使自由权利的节制;校园和谐关系呼唤体现法治理性的校园文化。学校教育通过尊重和保护青年学生的正当权利并使其自觉践行义务的过程,使他们长期浸润在崇尚法治的文化氛围里,培养并形成他们未来人生中自觉的、理性的遵纪守法和护法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