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教育   61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4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美国著名教育家孟禄是华美协进社的创始人和核心人物之一。他领导这一美国民间社团开展卓著的文化活动,有力地推动了近现代中美教育文化交流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2.
孟禄是20世纪上半叶世界知名的美国教育家。他曾主持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部和国际研究所,热忱指导和培养了许多中国留学生,其中不少人日后成为中国文教界领袖。  相似文献   
53.
美国名教育家孟禄曾于1921年9月应实际教育调查社聘请,来华进行了为期四个多月的大规模教育调查与讲学。孟禄来华不仅对壬戌学制的制订产生了深刻影响,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中的主人公保罗是一个在心理上未长大成人的“半男人”,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通过这一形象 ,作者揭示了“俄狄浦斯情结”对人心灵的戕害 ,谴责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扭曲人性 ,破坏家庭的罪恶 ,从一个独特的视角 ,反映了英国社会的危机 ,并开出了独树一帜的药方 :调整男女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55.
保罗·塞尚是促使西方艺术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关键人物,他在《西方美术史》教学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文结合西方艺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历史背景,通过塞尚的艺术发展历程追溯其艺术风格、艺术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重要意义,为这个教学内容提供一个清晰晓畅、简明扼要的脉络。  相似文献   
56.
保罗·孟禄一生致力于国际教育合作,积极推进国际理解与世界和平。孟禄认为一个民族形成的根本在于拥有本民族的共同文化,教育是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推进国际理解的重要方式,民族共同文化的形成主要通过教育来完成。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具有独特的价值,一是促进世界文化的传播,二是促进国际理解的达成。孟禄建议将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合格公民与国际理解四者有机结合,加强教育提高公民素养,发展教育繁荣民族文化,由此推进国际理解和世界人民友好相处。对于孟禄国际理解以美国利益为根本、确保西方教育的领导地位等观点,应客观认识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57.
在托妮·莫里森的长篇代表作《宠儿》中,保罗·D作为“甜蜜之家”最初五个“男子汉”中唯一的幸存者,见证了小说主人公塞丝一家以及其他几个黑奴的悲惨命运,是书中贯穿始终的一个关键人物。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对保罗.D进行形象分析,探究其“自我”意识的建构、解构直至重建的历程,以揭示罪恶的奴隶制对黑人人格的践踏和心灵的扭曲,再现那段令人不堪回首的黑暗历史。  相似文献   
58.
Lawrence's Sons and Lover reflects the people in modern civilization are killed off their capacity and emotions to respond to the natural beauty and the loveliness in the human being. There are conflicts in pursuing :instinct, rationality and spirituality.Through the discussion on the hero's tragiclove stories, we can find only if hese conflicts can be solved,perfect humanity will be gained·  相似文献   
59.
It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in the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community that scientific literacy as a concept and phrase was introduced by Paul deHart Hurd in 1958. Recent research into the origins of the phrase, however, has shown this to be incorrect. Its first published use can be traced back, in fact, to 1945, and the phrase was frequently invoked in popular and research publications throughout the 1940s and 1950s. Exploring the historical circumstances of the phrase's introduction into popular discourse, it is argued, reveals that despite the rhetorical power and widespread adoption of the idea, scientific literacy (as others have pointed out) has proven to be little more than an empty slogan that offers no substantive guidance for thinking about the goals of science education. This essay argues that rather than continue to cling to the idea, the field of science education can more productively consider the most relevant and appropriate goals of science teaching by dispensing with the concept altogether.  相似文献   
60.
受众,是传播研究中最基础的概念之一。首先对受众的历史渊源、现代受众的产生进行了追溯,进而分析了受众学说建立的社会背景和理论前提,认为在促进传播研究的"受众"研究诞生的诸因素中,有两个因素是重要的:一是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另一是"大众社会"理论的兴起。在受众学说的产生过程中,拉扎斯菲尔德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