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5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4篇
教育   4363篇
科学研究   209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1158篇
综合类   567篇
信息传播   16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308篇
  2013年   408篇
  2012年   447篇
  2011年   444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371篇
  2007年   564篇
  2006年   496篇
  2005年   484篇
  2004年   447篇
  2003年   353篇
  2002年   343篇
  2001年   235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英国是第一个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国家。16世纪即都铎时代是英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正是在此时期,英国社会发生了极为深刻而广泛的变化,英国主权国家在同罗马天主教势力和国内地方割据势力的斗争中逐渐确立并强固,民族意识日益膨胀,正是16世纪民族国家的强固及民族意识的发展,使得英国获得了迈向近代社会的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42.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领域出现了一种反思、一种寻根的意识,谈传统文化和文化主体意识的人日渐多了起来。但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文化主体意识?文化全球化了我们怎么办?对这些问题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论述,阐述了传统文化的形成、内涵和特点,文化主体意识应包括哪些内容,以及面对文化全球化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43.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具理性的泛滥,当下的城市建设日益缺失了"家园意识"。对此,曾繁仁认为,城市的生态建设中应贯彻三个人本化原则:其一,将城市建设中被排挤出去的自然重新请回到城市中来,并赋予自然以应有的地位;其二,强化"场所意识",努力营造各种有利于人与人交流的场所;其三,保留城市的人文景观,让城市成为每个人的精神依归与栖息之所。  相似文献   
44.
介绍了爱因斯坦1905年发表的5篇论文及其意义,介绍了爱因斯坦学生时代的生活特征及对学校教育模式的影响.纪念的目的在于倡导爱因斯坦的科学精神,提高广大公众的物理学意识.  相似文献   
45.
长期以来,借鉴或采用西方教师教育研究的理念、经验和做法,已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文化殖民”现象普遍存在。由此,不仅造成基本国情、民族传统文化、本土教育资源等的“集体遗忘”,还造成研究者在价值选择上思维方式的单一、认识的片面、多元思想的消解。从后殖民主义、本土知识等的研究来看,我国教师教育研究必须要有“主体重建”,克服“民族化”或“西方化”二元对立的思维观念,强调“文化自觉”,摆脱文化帝国主义的束缚,走出一条中国的教师教育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46.
创新教育论     
创新教育的提出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坚持师生人格平等、“两种创造”互生互补、把握“创意临界点”、形象直观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参与创造、保护学生的创造之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以及层次性等原则;并树立开拓进取的文体观、“人人都有创造潜能”的唯物观和动态、开放的知识结构观。  相似文献   
47.
道德观念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中日道德观非常相似,都重名异誉为耻,但其行为方式的体现却有所不同,中国人表现为一种自律性,而日本却倾向于他律性。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现趋势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8.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重点就是要不遗余力地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这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发挥民族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其多角度思考问题,积极探索创新等方面出发,就数学教学如何培养民族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了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49.
在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者当中 ,张君劢是少数几位直接关注中国近代化问题的人物之一。张的近代化构想涉及到民族国家的建立以及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建构等多方面。张始终把近代意识的养成即人的近代化视为国家近代化的基础和前提 ,但缺少对于社会根本改造的应有关注。张在主观上力求探寻一条既不同于英美式的又不同于苏联式的“第三条”近代化道路 ,实际上并未越出英美式的近代化模式。张所追求的仍然是一种英美式的资产阶级近代化。  相似文献   
50.
东汉草书艺术的演变及其精神内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末至东汉中后期,草书体确立,并由为交流而书写的实用工具升华为一种以审美为最高目标的艺术。这一由实用到审美的演变,不仅标志着中国艺术的观念由非自觉到自觉的飞跃,而且蕴涵了东汉士人精神世界中个体生命意识的自觉和艺术精神的萌生。这一变化,与东汉时期社会思潮的兴替变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