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42篇 |
免费 | 89篇 |
国内免费 | 56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1791篇 |
科学研究 | 458篇 |
各国文化 | 10篇 |
体育 | 1250篇 |
综合类 | 477篇 |
文化理论 | 7篇 |
信息传播 | 9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47篇 |
2021年 | 94篇 |
2020年 | 93篇 |
2019年 | 78篇 |
2018年 | 59篇 |
2017年 | 82篇 |
2016年 | 78篇 |
2015年 | 102篇 |
2014年 | 228篇 |
2013年 | 334篇 |
2012年 | 287篇 |
2011年 | 295篇 |
2010年 | 199篇 |
2009年 | 179篇 |
2008年 | 201篇 |
2007年 | 250篇 |
2006年 | 223篇 |
2005年 | 218篇 |
2004年 | 212篇 |
2003年 | 184篇 |
2002年 | 130篇 |
2001年 | 135篇 |
2000年 | 100篇 |
1999年 | 69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Jonathan P Folland Kate Hawker Ben Leach Tom Little David A Jones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13,31(8):817-824
Strength training with isometric contractions produces large but highly angle-specific adaptations. To contrast the contractile mode of isometric versus dynamic training, but diminish the strong angle specificity effect, we compared the strength gains produced by isometric training at four joint angles with conventional dynamic training. Thirty-three recreationally active healthy males aged 18?–?30 years completed 9 weeks of strength training of the quadriceps muscle group three times per week. An intra-individual design was adopted: one leg performed purely isometric training at each of four joint angles (isometrically trained leg); the other leg performed conventional dynamic training, lifting and lowering (dynamically trained leg). Both legs trained at similar relative loads for the same duration. The quadriceps strength of each leg was measured isometrically (at four angles) and isokinetically (at three velocities) pre and post training. After 9 weeks of training, the increase in isokinetic strength was similar in both legs (pooled data from three velocities: dynamically trained leg, 10.7%; isometrically trained leg, 10.5%). Isometric strength increases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for the isometrically trained leg (pooled data from four angles: dynamically trained leg, 13.1%; isometrically trained leg, 18.0%). This may have been due to the greater absolute torque involved with isometric training or a residual angle specificity effect despite the isometric training being divided over four angles. 相似文献
132.
133.
目的:通过对备战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国家赛艇队12名公开级女子双桨组运动员6周功能性力量训练前后功能动作筛查测试(FMS)成绩进行动作质量的比较,探讨功能性力量训练对运动员身体功能动作质量的影响,以便为今后备战比赛过程中制定提高运动员动作质量和运动技巧的功能性力量训练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2名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在云南会泽高原训练基地训练期间进行6周功能性力量训练干预,并在实验前后对运动员FMS测试的7个评价身体功能动作的得分进行比较;结果:6周功能性力量训练后,运动员各指标得分平均提高为深蹲0.7分、跨栏架步1.3分、直线弓箭步0.9分和躯干稳定性俯卧撑1.1分,4个动作得分较实验前都显著提高(P<0.05),而肩关节灵活性、主动直膝抬腿、旋转稳定性3个动作的得分较实验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6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有效地改善了运动员做深蹲、跨栏架步、直线弓箭步和躯干稳定性俯卧撑功能动作等的动作模式,表明采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计划科学合理,可为今后备战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功能性力量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4.
135.
通过对参加98年全国健美操锦标赛的男女运动员力量素质和柔韧素质指标的测试,对运动员力量素质和柔韧素质的现状与特点进行分析与比较,拟建立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和柔韧素质优化模型,为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6.
随着足球运动的不断发展,对球员的竞技能力的要求提高相应地要求球员具备更好的力量能力。足球运动对运动员的身体力量能力要求很高,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控制躯干和髋部的力量非常重要,足球运动员表现的力量能力不完全取决于运动员的肌群力量,而肌群间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对力量发挥的影响程度较大。足球比赛中,足球运动员的各项技术动作的发力都离不开核心区肌肉群的发力。核心力量训练如何运用在足球训练和比赛中有待于发掘和论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对足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7.
138.
门式起重机承受额定载荷时的结构刚度和结构强度是评估起重机最重要的两个指标.通过ANASYS对于某U型变频箱型双梁门式起重机进行计算.然后,依据《起重机设计规范GB3811-2008》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判定.计算结果表明:结构最大变形与最大局部应力不是发生在同一工况;结构的最大Von Mises应力及变形均在许用范围以内,结构静刚度、结构强度均能满足使用要求.ANSYS的计算结果为起重机的安全评估与检验检测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9.
弹跳力是青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应重点发展的身体素质。在弹跳力训练中应充分考虑到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弹跳力素质训练的规律以及排球运动的专项特点。通过文献分析对排球弹跳力的定义、青少年运动员生理特点以及发展弹跳力训练的方法手段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0.
崔文红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22(2):79-81
从第一型曲面积分的概念入手,由一般到特殊,通过示例分析了空间曲面面积的基本计算方法.并将其与曲线积分、二重积分、一元定积分的几何意义衔接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