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013篇
科学研究   33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63篇
综合类   51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和谐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决定着示范性高职院校“示范性”作用的发挥。文章阐释了示范性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与特征,分析了导致高职院校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因素,指出构建示范性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2.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既是一门新兴边缘课程,也是一门新兴基础课程。这门课程有独特的培养目标与稳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更是有很大发挥空间。教师教育机构应开好这门课程,切实让师范生掌握发展自我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3.
知识经济要求高师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市场机制要求培养精于素质教育的师资 ;素质教育的发展则要求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为此 ,高师院校重点要采取四项措施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教师素质提高提供便利条件 ;建设面向 2 1世纪现代化课程体系 ;实施整体教育  相似文献   
114.
教师到高校进修,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最终目的是增强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能力,走教育的可持续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5.
国内关于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的研究自2005年起便倍受关注,经历了萌芽、飞速发展和滞缓瓶颈三个阶段。通过对教师PCK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发现,研究主题聚焦于PCK理论分析框架的内涵阐释和对各学科教师PCK的迁移与专业化发展的推动,研究群体的学科、学段、教学职业阶段分布较为广泛多样等,但其中也存在本土化引介进程中与教师教学实践脱节、学科分布和研究地区分布不均衡、研究方法较为单一、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关注教师PCK与教学实践的交互作用、发挥优势地区、研究机构和学科的引领与支援作用以及强化PCK信息技术时代体系更新与完善是新时期PCK研究深化与拓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6.
利用RBF网络,引用美国教师评价指标,从教师的责任心、知识结构、管理能力、质疑批判能力、科研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六个方面,建立了新的教师评价体系,结果表明较好地反映了教师的实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7.
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师教育技术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技术能力是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份,直接影响、决定着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教育技术意识是教育技术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使高校教师具备良好的教育技术意识是提高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切入点。通过探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意识的内涵,提出了培养和提高高校教师教育技术意识的几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创新和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创新和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必须首先重视和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工作,充分认识加强农村教师职前培养和补充的客观要求,认真分析影响农村教师职前培养和补充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和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提高农村教师职前培养质量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9.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xtent to which university teachers’ beliefs about classroom writing assessment are congruent with their self-perceived practices in English-as-a-foreign-language (EFL) contexts, and what factors contribute to belief-practice inconsistencies. Drawing on data from a survey of 136 Chinese university EFL writing teachers and ten teacher interviews, results showed a degree of belief-practice alignment regarding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AfL) practices that make learning explicit, but belief-practice discrepancies were more salient. AfL practices that empower students to take responsibility in writing assessment were perceived to be more important than assessment of learning practices; however, the reverse was found in teachers’ practice. Impacts of micro-level factors including assessment training, teaching experience, student attributes, meso-level school factors, and macro-level assessment culture are discussed, and implications are drawn.  相似文献   
120.
本研究对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教育科研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因素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研究结果显示:有相当数量的学校领导对校本教育科研不够重视,没有建立校本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教师对校本教育科研的认识参差不一,许多教师存有错误认识或认识模糊;影响教师参与校本教育科研的主要因素依次是:没有时间精力、缺乏研究经费、缺乏研究资料、缺乏研究方法知识以及思想不重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及发表论文在性别、学历、任教学科和学校类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年龄、教龄和职称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教师从事教育科研与学校领导态度、学校教育科研制度以及教师的教育科研知识技能有显著性相关,而与教师对待教育科研的态度无关,我国的校本教育科研目前是一种"制度推动型校本科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