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7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受戒》是汪曾祺创作中的标志性作品,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温馨的情调,别样的风俗,纯美的世界展示出作家创作中的"乌托邦"情结,而这种情结又与作家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对《受戒》中的"乌托邦"情结的体现与溯源达到对作家的解析。  相似文献   
142.
In The Grasshopper: Games, Life, and Utopia, Suits maintains the following two theses: (1) game-playing is defined as ‘activity directed towards bringing about a specific state of affairs, using only means permitted by rules, where the rules prohibit more efficient in favour of less efficient means, and where such rules are accepted just because they make possible such activity’ and (2) ‘game playing is what makes Utopia intelligible.’ Observing that these two theses cannot be jointly maintained absent paradox, this essay explores the logical possibility that if (2) is true, then (1) must be false. More specifically, in the tradition of conceptual analysis it is argued that Suits’ definition of game-playing is too narrow inasmuch as it excludes really magnificent Utopian games of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143.
知识社会学证明了人类社会有两种思想体系,即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前者的功能为维护现行秩序,后者则为反对现行秩序。人类历史的更替和演进在观念的维度上可表达为意识形态与乌耗邦之间的振荡。当乌托邦取代了意识形态之后,自己亦相应地变成了意识形态,并创造出自己的对立面。  相似文献   
144.
本文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理论和方法,考察《利玛窦中国札记》一书中塑造的中国形象。这一形象既是西方社会总体想象的产物,又是利玛窦个人在中国进行传教活动时的真实印象。它受制于欧洲社会文化语境和读者期待视野,“为我所用”的立场显而易见。但由于采用的实录的方式,这一中国形象又具有某些真实成份。这一形象塑的双重特征,体现出“异国形象”塑造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5.
一直以来,王小波的小说《白银时代》被认为受到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影响,人们把其和《1984》一并归入反乌托邦文学的范畴。事实上,通过比较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误会,在对乌托邦文学的悖反上,两者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6.
20世纪20年代在科学社会主义传入中国之际,中国大地上还出现了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新村主义、工读主义等社会主义思潮。由于这些思潮皆对现实不满,在当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宣传和支持,但最终都成为乌托邦,很快消失。本文试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以上思潮的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共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7.
马尔库塞作为一位浪漫主义者,批判了发达工业社会的各种压抑性表现,揭示出人是不自由的,人成了单向度人。关于改变这一社会,尽管他寄希望下层人民,特别是造反学生,但他更加倾向于艺术,而当学生运动失败后,这种怀旧的乌托邦情结就更加浓厚了。  相似文献   
148.
莫尔所构想的乌托邦社会,其政治制度是民主政体;其经济制度是没有私有财产、在内部也没有金钱流通的全民公有制;乌托邦实行严格的人口控制政策;在婚姻方面,乌托邦实行一夫一妻制,并对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性行为采取极为严厉的惩罚措施;在乌托邦中被称作奴隶的,实际上是两种人:重罪犯和二等公民。莫尔对于乌托邦社会的设想,作为对现实社会弊端的批判和对人类社会发展原则的启示,无疑是很有意义的;如果将其作为一种现实的社会模式,则并非都是适当的。  相似文献   
149.
<人面桃花>可以说是到目前为止格非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推动小说中女主人公走向革命的主要是一种内在动力,即一种创造历史的乌托邦主义激情,对于这种历史乌托邦的审视,显然是这部小说的重心所在.小说以一种类似于成长小说的模式,完成了对历史和人性的双向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