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7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鲁迅作品中的乌托邦情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鲁迅作品中的乌托邦情结集中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这些人物形象揭示的是人尚未实现的状态或者部分实现的状态,看似描述当下,实则指向未来。这种乌托邦情结构成了鲁迅人格的主要特质,推动他不断走向自我生命的超越,也帮助他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叛逆。  相似文献   
42.
乌托邦承载着人们的理想、希望,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学创作中普遍缺少的就是这种乌托邦精神,而是拒绝崇高,追求感官刺激;玩弄文本游戏。这种情况的出现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消费主义思潮的兴起有关。  相似文献   
43.
乌托邦是世界文学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本文描述了乌托邦在世界文学中的各种具体表现,总结出其中的共性特征,比较了中外文学中乌托邦现象的差异,并探讨了形成这些共性和差异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44.
人和社会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完美的,总是需要不断地被批判和超越,“解放”因此成为一项永无止境的事业。在现代性的谋划中,理性在“人的解放”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既是推动人走向解放的动力,又是衡量人的解放程度的标志。然而,现代性和启蒙理性为人寻找新的价值归宿的企图没有奏效,启蒙创造的工具理性乌托邦破灭了。对现代性的“解放逻辑”及其内在悖论进行深入的反思,成为当代最为重大的课题之一。作为对现代性问题的反思,乌托邦被置于一个新的理论平台上。重建一种合理的乌托邦理论,成为超越启蒙以来的现代性的可能性选择。  相似文献   
45.
质疑建国以来的道德教育规训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今天的道德价值断裂 ,意味着道德教化理念与方式的偏向 ,反映了中国社会道德伦理教化资源与力量的匮乏。道德强制是一种恶。教育运用强制手段执行某种道德不仅是徒劳的 ,也是不道德的 ,用不道德的手段去实现高尚的道德 ,只能引起更多的不道德  相似文献   
46.
明清小说普遍有“乌托邦”叙事,提出了较为具体的理想社会模式,同时也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行了积累.这种叙事的社会背景是封建王朝的异常强大和明清之际中国进步思潮的出现.  相似文献   
47.
孔子和柏拉图的政治及教育思想等方面有同有异。孔子的思想带有更多的现实性,是与以家庭本位基础上的、以人伦道德为统治手段的等级社会相适应的;柏拉图则是想建立以国家本位、以国家道德规范为统治工具的、毫无流动性的等级社会。他们的思想虽有闪光之处,但也对后世的专制和极权主义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桥》是废名为抗拒生存焦虑,以审美精神为底蕴营造的一个话语乌托邦。其精神资源来源于传统化,但是它又内含折解自身的因素,即审美现代性的内在矛盾,乌托邦最终崩溃给废名带来新的焦虑。  相似文献   
49.
建构在语言乌托邦中的自我认同--评王安忆的《长恨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忆对上海的认识与体察是深刻的、彻底的。在《长恨歌》中,她选择了上海弄堂的王琦瑶。并通过建立一个极精致的语言乌托邦,把王琦瑶放置其中,让她在这种温婉、流畅、隐约的语言中不断地认识自己,在她生命的流逝与缺失中不断地体悟生命的本真、上海的实质。  相似文献   
50.
德国古典美学审美解放的理论有两个特点 :一 ,它是基于对人的理性本质公设的逻辑结果 ;二 ,它在意向结构上不是对人本身欠缺的反省 ,而是对外在于人的困境的鄙弃。之所以由德国审美解放无法达到自由 ,原因在于德国古典美学是以认识论来担负价值论 ,使之最终沦为了审美乌托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