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37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如淳在《汉书·昭帝纪》的注中提出“戍边三日”说,此说与汉代真正的徭戍制度间存在巨大差异,“戍边三日”说背后的精神内核是汉儒一贯倡导的“与民休息”思想。如淳继承《周礼》《礼记》及汉儒的戍边制度理论,通过以经注律、以律注史的方式传达“轻徭薄赋”的政治理想,他提出“戍边三日”说的实质是试图以话语建构、干预现实权力。  相似文献   
142.
为响应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的号召,文章从拳馆经营入手,通过对中国武汉龙睿咏春拳馆的个案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全面分析咏春拳馆的发展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一些对策及建议,以期达到全面推广咏春拳,探寻传统武术更好更快的发展之路,为进一步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3.
自《叶问》系列电影大受瞩目以来,许多关于咏春拳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其中《叶问前传》中关于"咏春三雄"这段历史的"艺术"刻画,导致传承人控告制片方虚构描述并最终胜诉的事件曾引发热议,引起了人们对咏春拳真实发展历程的好奇。本文以近代"咏春三雄"阮奇山、姚才、叶问之一的阮奇山与其派系咏春拳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对阮奇山咏春拳和重要人物进行研究,旨在为今后关于广东咏春拳的研究做铺垫。  相似文献   
144.
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次分析了《西厢记》奚如谷和伊维德1995年合译本,认为该译本有别于以往的《西厢记》译作,此译本选词精妙,考究严谨,对白唱词采用散体译法,通过忠实意象传递,用异化手段最大限度地向西方读者展示了原汁原味的中国古典文学,指出此译本对中国经典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5.
墨家总结战国百家争鸣的思维论辩方式,推出辩学元典《墨经》,是中国古代逻辑的典范样式。杂家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兼容发挥墨辩,发展了墨家推理论和语义学,取得重要学术成就,谱写墨辩发展史精彩一页。  相似文献   
146.
《春秋繁露》一书中出现"观"字多达67次,"观"字在《春秋繁露》中的频繁出现体现了它在《春秋繁露》中的重要性。通过对"观"的主要意思、主体、内容与目的以及方式等方面的逐步分析,有助于加深对《春秋繁露》中董仲舒学术思想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7.
《春秋纬》对《春秋》经的阐释,主要集中在释成书、释星象灾异、析义理和疏经义四个方面,其间所存留的资料,可与《春秋》三传相补充,是汉代《春秋》学研究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8.
论孔子<<春秋>>笔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笔法是研究《春秋》以及我国古代史籍、史学所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前代学者论著不少,但都过于专精而割裂穿凿。今从《春秋》编写实际看,所谓《春秋》笔法是在继承先前史家笔法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是以史事、文辞、史家思想完美统一为根本准则的笔法。  相似文献   
149.
最初的《左传》本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史事汇编,后由经师们按照《春秋》的体裁,将《左传》改编为编年体,逐渐被视作解"经"之"传"。今本《左传》中含有多种后人附益的成分,特别是其中的解经语和解传语,都是后代经师陆续添加的,且很多解释明显错误。总括《左传》中可以确定为后人附益或可能含有后人附益成分的诸种内容,大致可分为解经语和解解经语、解传语和解解传语、解经传歧义语、"君子曰"及"某某曰"、预言、岁星纪事、文字改动、讹误,如此八种。  相似文献   
150.
<公羊传>是解释<春秋>的三传之一,其重在挖掘<春秋>的微言大义,它在儒学中,属于偏重于外王的政治学说.在对<春秋>的注解中,它宣扬儒家思想,强调以尊王为核心的大一统.严君臣上下之分,为强化中央专制集权提供了思想武器,并总结出了"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为中国讳"的"四讳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