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37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春秋谷梁传注疏》引书八十余种,颇为繁富,其中原书大部分已失传,赖《春秋谷梁传注疏》保存一二,故其保存文献之功极大。《春秋谷梁传注疏》引书也极有特点,如三礼方面的书籍所占比例大、所引书名篇名不一、会通《春秋》三传、所引材料与现存文献的差异以及包容唯心主义色彩较浓的纬书等。这些需要辩证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72.
ANSYS用于机翼有限元分析的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型轻型飞机机翼为例,讨论了在Ansys中如何根据复杂结构的结构特点,应用APDL语言,建立合理有效的有限元模型.  相似文献   
73.
《吕氏春秋·十二纪》纪首跟《礼记》中的《月令》文字相同,差别只是十二篇合为一长篇,又被《淮南子·时则训》全文抄录,仅文字上略作修改,其中所记天象、物候多来自于《夏小正》。主要受对《月令》的解读影响,从汉代开始,学者对于《十二纪》纪首所用历制的认识便存在着巨大的分歧,高诱、郑玄等认为《十二纪》纪首(亦即《月令》)以孟冬之月,即夏历十月为岁首,所用正是秦朝的颛顼历,而更多的汉代学者囿于经学思维,认为《月令》乃周礼,所行即周制。唐代孔颖达疏解《月令》时,为维护"三礼俱出于周"的正统观念,对郑玄的解说曲加弥缝,承认其说《月令》"官名时事多不合周法",但否认出于秦制,而认为是吕不韦宾客所传的圣王旧章。孔颖达之说深刻影响到后世读书人对《月令》亦即《十二纪》纪首的一般看法。另外,由于《吕氏春秋》成书于秦统一天下之前,且后世一些学者对"改正朔"的理解过于机械,直到今天,仍有不少研究者认为《十二纪》纪首所行非秦制,甚者以此为据强调《吕氏春秋》与秦统治政策间的矛盾。本文梳理各家论难,辨析各自言说背后的思想背景与材料支撑,在此基础之上,根据传世文献和出土文字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发现《十二纪》纪首之以十月为岁首,在《季秋》和《孟冬》篇中已明文昭昭,而秦在《吕氏春秋》成书之时已采用颛顼历,也可由《史记·秦本纪》和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编年记》得到证明,故《十二纪》纪首确实是以孟冬之月,即《夏小正》十月为一年之始,《十二纪》纪首所用历即秦颛顼历。战国秦汉时期,文本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不同传本和改写的现象颇为常见,但也因此导致后人在阅读时容易因文本被著录的形式和所纳入的书籍类型而形成若干先入之见,干扰对文本的解读。《十二纪》纪首用历问题聚讼多年仍莫衷一是,即是其例。  相似文献   
74.
唐代初期《五经正义》的问世使经学得到空前统一,而奉敕编纂《五经正义》的孔颖达于“三传”中独选《左传》以释《春秋》、并屡屡强经就传之举,使《左传》在《春秋》经传中的地位呈独尊之势,“遗经存传”之风盛行。但“安史之乱”后,以啖助、赵匡等为代表的“新春秋学”派却独尊《春秋》,对《左传》进行了诸多质疑和贬抑。而啖、赵此举已不仅仅是纯粹的学术探讨,更是为了实现其政治理想的必需之举,体现出了一片拳拳救世之心。  相似文献   
75.
元末明初遗民刘履编有<风雅翼>,取<文选>中的谢灵运诗,对前人训释进行删补,断以己意.刘履从理学观点出发,以诗歌本身为依据,发掘谢诗符合儒家道德伦理规范的思想情感,对谢灵运的心性人品多作肯定,这在谢灵运接受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从中可以窥见其诗学观点和遗民观念.  相似文献   
76.
《左传》初名《春秋》,又名《左氏春秋》,是先秦诸多春秋学著作中的一种。《左氏春秋》的撰作不为《春秋》义理,不归属于孔门,其史事在战国至西汉各类子书中屡被征引。终两汉之世,学者屡引《左传》史事以谏,都未及《左传》的义理。从《左传》的最初撰作与初期流传来看,《左传》是编年体春秋类著作,它不是作为经书,而是作为史书被人所重视的。  相似文献   
77.
从事“西学东渐”事业和促进中国文明富强是容闳终生追求的社会理想。它贯穿于容闳所从事的社会政治和教育实践的全部活动。容闳的社会理想及其社会政治和教育实践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8.
光绪帝即位产生的"子君父臣"现象,是清代政权统治中前所未有的特殊情形,更是光绪一朝时刻触动君臣神经的敏感话题。清廷在安置醇亲王奕譞的问题上,始终刻意回避本生父称谓,精心设计出以亲王世袭罔替、虚位优尊的一套礼制,暂时平定新帝即位引发的礼法冲突,却又不可避免地为日后议礼埋下隐患,后又借奕譞密陈的《豫杜妄论奏》巧妙化解吴大澂请上醇王尊号引发的礼法危机。奕譞作为整个议礼事件的核心人物,姿态备受时人注目,他不但严守亲藩体制、小心自处于帝后之间,固辞世袭罔替封号在前,积极配合慈禧化解礼法矛盾于后,极力排除尊崇本生的可能。生前未获本生父封号的他,身后却被慈禧以"皇帝本生考"名义治丧,其饰终典礼远超清代一般亲藩诸王。最终清代并未重蹈前明大礼仪政争的覆辙,不可不谓奕譞之功、清王朝之幸。  相似文献   
79.
黄丹 《科教文汇》2011,(11):65-66
《春琴抄》是日本著名唯美主义文学大师谷崎润一郎于1933年发表的一部中篇小说。它主要描写了盲女琴师春琴与仆人佐助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并以一种极端的不可思议的方式为他们的爱情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本文通过分析春琴与佐助之间这种奇异的情感行为,来揭示谷崎润一郎对女性的崇拜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80.
董仲舒是汉代著名散文家之一,他的《春秋繁露》,运用“比物联类”的思维方式和论证方法,以《春秋》为依托,构筑了关于哲学、政治、道德、人性的庞大思想体系,并据之对当时社会进行全面观照。他的散文,运用多种技巧,准确地表达了他的思想观念,显示了他的精神风貌,在风格上代表了汉代散文众多风格中的一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