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46篇
教育   1009篇
科学研究   122篇
各国文化   25篇
体育   1145篇
综合类   520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0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本文旨在介绍“世界英语”在当前中国的地位以及在地球村这个大环境下使用英语时保持中国文化特色的必要性。首先,文章提出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方面所持有的争议态度。其次,文章就现代中国人使用英语所经历的两个阶段,即“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进行分别分析。最后,文章提出一些教学启示,并指出“中国英语”应作为“世界英语”的组成部分对中国的英语教学中给予支持与发扬。  相似文献   
32.
大学排行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21世纪以来,部分媒体和研究机构开始以世界大学为评价对象进行排行.通过以我国上海交通大学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和《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THES)的"世界大学排行"为研究对象,从排行目的、指标体系构建和数据收集三方面,对其提出各种质疑,并分析各问题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33.
赛程安排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美雁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2):54-56,71
本文讨论单场地上单循环赛的合理安排问题.运用图论算法给出了不同参赛队数n的赛程安排,并确定了其中各队相隔两场的最大间隔场次的上限.该算法将n为奇数和偶数的两种情况统一起来了,具有一定普遍性.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衡量指标,从不同的角度衡量该赛程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4.
乔斯坦·贾德在《苏菲的世界》中采用了"中国套盒"式的叙事结构,使用处于不同时空内的3个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层面构造了文本,内层故事由其外一层的人物讲述并对外层故事产生影响。3个层面各具特色,打破了常规的套盒展出顺序,又依据哲学内容的讲述合理转换并交叉进行,使得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35.
《一杯茶》是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之一,其语言特点也似一杯茶,清新、淡雅,入口后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细读之后,读者对"短篇小说女王"曼斯菲尔德语言特点及其精致语言下面所蕴含的主题,会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河南省职工篮球比赛进行调查,分析河南省职工篮球比赛开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其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37.
球类专选课"联赛制"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学生上体育课的本质需要出发,以"游戏精神"为指导,在球类专项课中实行"联赛制"教学模式.实践证明,此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球类的热爱,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8.
通过反复观察林丹和李宗伟在2011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中的表现,对两位选手的发球与接发球技术、攻防相持能力、主动得失分使用技术、关键分技术运用等全场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丹处理网前球以挑球为主,李宗伟以搓放网前球为主。杀球成为两人得分的主动技术手段,林丹的杀球能力明显高于李宗伟。两位选手在发球和接发球得分相差不大,林丹相持能力略优于李宗伟;关键球处理上,林丹的技战术水平明显高对手。林丹凭借着略胜一筹的相持能力和关键球处理的优势,最终实现逆转取得比赛的胜利。  相似文献   
39.
Abstract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historical change in the Third World in its emergent stage, in the authoritarian stage and in the current democratic stage and, thereafter, find a way to revive the Bandung spirit in the current globalization context. I define the Bandung spirit as one of a ‘non‐aligned self‐helped “organization against” the dominant powerful countries’; that is, spirit of ‘anti‐predominance’. This spirit has emerged on the base of such domestic orientation and realities as economic self‐reliance, nationally integrated political regime, convergence of the state and civil society around anti‐colonialism. However, according to intensification of the Cold War confrontation on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and its centrifugal influence, the early Third World changed to a ‘new’ authoritarian Third World. The Third World in this stage could be characterized by an exclusive authoritarian political regime, dependent‐developmentalist economic orientation and coercively repressed and mobilized, in the top‐down way, civil society. This authoritarian Third World began to be confronted with a strong struggle from the bottom for democratization. In order for democratization of the Third World to become its true revival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the following tasks should be considered. First, the democratic Third World should be a great driving force for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he transnational public regulatory mechanism. Second, the democratic Third World countries try to go over a kind of ‘transformed’ dependent development strategy. Third, democratization should go along with recovery of political inclusiveness and openness of the state to civil society’s demands. Thereafter, I tried to construct globalist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Bandung, by way of conceptualizing the current globalization as imperial globalization, unlike the imperialist globalization which the historical Bandung wanted to confront. I argue that the Bandung spirit of collective self‐help organizations against the newly emerging dominant order should be revived in this worse imperial globalization context. In addition, I argue that a nationalist resistance is also one component of the multiple resistances in the current imperial globalization.  相似文献   
40.
20世纪初叶“亚洲的觉醒”革命风暴作为现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序曲 ,对亚欧之间殖民地 (附庸国 )与宗主国的依附关系形成强有力冲击。两次世界大战更是对亚欧关系的演变产生决定性影响。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对其亚洲殖民地的控制 ,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成为欧洲殖民体系崩溃、亚洲民族新生的历史催化剂 ,使亚欧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此外二战期间亚欧大陆两端人民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同仇敌忾、互助合作 ,则成为该时期亚欧关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