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798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68篇
综合类   6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意境说的道禅哲学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境说由情景交隔、虚实相生、动静相成、意在言外等四种美学范畴构成。其文化内涵源自道禅哲学中的“道德玄同,天人合一”,“有无相生”、“完全无妙有”、“无动而无不动”、“无言而无不言”、“不落言筌,不涉理路”等哲学理念。  相似文献   
142.
孙惠芬的小说除了揭示农民“现代化”的渴望与觉醒外,更深入到切实的社会问题,即农民在“城市化”、“现代化”过程中的现实生活与精神情感的苦难和困惑。  相似文献   
143.
总结多年教学实践,论述了表象训练与中体育的关系,以及中师体育教学中重要性和作用,在实践中取得良好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4.
美与丑是相对存在的价值论事物.这决定了美不可能属于知识论领域的任何一种“真”。在价值论领域内,美既不属于“善”、“利”一类理性事物,亦不同于生理感觉和心理感觉的对象。它是相对独立的特殊事物,是诉诸人的精神性感觉的、属人的气质性和品格性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45.
通过对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的困境的分析,力求探寻语文课堂的生命力所在。要让语文课堂青春永葆,应实施对话教学,构建和谐氛围;应精心准备教学,用魅力课堂吸引学生;注意课堂教学管理,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46.
外报外刊阅读是大学英语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阅读英文原版报刊既有语言因素又有非语言因素的障碍。一些看似简单的常用词汇.在报刊这一特定媒体语境下。往往会得到相当灵活的运用。针对常见的三种灵活运用方式.即.反常规搭配、习语仿拟和特定情感色彩的生成,提出了相应的阅读理解策略。  相似文献   
147.
格式塔是心理学中的一种完型理论,强调意识的存在,强调知觉的整体性。儿童钢琴教学也强调教学过程的完整性,这种“完整性”从某些方面来看与格式塔理论的一些观点很相似。它引导学生由“感”而发的教学环节融入井然的教学程序,由浅入深,从而使感触、感染、感悟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8.
李邺嗣在清初宁波遗民诗人中占有突出地位。其诗多乐府,感怀家国,呜咽悲戚,能刊落凡庸.其论诗,认为诗歌应独具面貌。主张诗出性情,并通过增进学问以增强诗人驾驭性情的才气,进而使诗歌达到反映现实、意存讽刺的教化功用。李邺嗣的诗论及创作对清初宁波诗风兴盛具有导夫先路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9.
庾信集南朝与北朝、魏晋文学与六朝文学大成,将南朝好尚的声色之美与在北朝的悲剧性人生体验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独特的见美景而伤怀的构思方式和凄艳风格。杜甫继承并发扬光大庾信诗歌经验,使这种特定的审美偏好逐渐发展成为"以乐景写哀"这一普遍使用的技巧和自觉的创作传统。相同、相似的人生经验使得庾信、杜甫诗歌审美偏好相同,虽然"萧条异代不同时",却"异代可同调"。  相似文献   
150.
高职文秘专业人才成长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文秘专业人才成长是以掌握一定的人文基础知识为必要条件,以核心知识、核心能力为主体内容,以感悟通达的学习状态为关键环节,以写做合一为最优目标。这一规律可表述为"人文基础、双核主体、感悟通达、写做合一"。教育者应在对其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善加引导,发挥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实现人才培养的有利、高效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