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11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主要探讨华语程度补语标记“死”(si3)所形成的程度结构和论元结构的语法互动关系。以“死”所形成的程度结构可以视为常项和变项之间搭配的句法和语意的表现方式:常项(“死”)和变项(动词和形容词)的各种搭配可以塑造出两个特殊的语法现象,即(Ⅰ)句法上的论元增加,和(Ⅱ)语意上的高程度语意属性的产生。从这些语料中我们将对“变项(动词/形容词)+死”格式在句法、语意和语用限制上提出一些可能的分析。相信本文对华语教授者或学习者在程度结构的认识上是相当具有启发性的。  相似文献   
62.
文章以“译者中心”理论,探讨了demotivation汉译的不同版本,并分析几种版本的优劣,并用“事后追惩”原则探讨该词的最佳汉译是“动机削弱”.  相似文献   
63.
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在表达使役关系的时候多倾向于使用"make+object+complement"结构,但对中国学生在使用这一结构和本族语者使用这一结构存在哪些差异及其原因的研究却不多。利用WordNeighbors数据库对本族语者使用这一结构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就使用频率而言,本族语者也比较频繁地使用这一结构,但在具体用法上与汉语存在两点不同之处。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研究表明,输入的匮乏是造成中国学习者过度依赖母语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64.
从时量补语与时间副词两个角度对儿童语言中的时量表达进行初步的描述与探讨,揭示了儿童对时量表达的掌握情况,为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确凿的语料。  相似文献   
65.
闽台大学英语教育的差异性体现在对学术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同。目前,大陆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仍然沿袭着以通用英语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台湾高校近年来则倡导以学术英语与通用英语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随着闽台联合培养项目的推广,两地的英语教育资源相互补充,教学模式相互借鉴,把英语教学与专业知识进行了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巩固英语基础的同时,增强了学术英语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为大陆大学英语教改探试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66.
卫辉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在连接中心语与补语的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相比较而言,其表现格式更丰富。本文从四个方面来描写卫辉方言中中心语与补语的表示格式,并和普通话相比较以突显卫辉方言补语表达格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67.
补语中常出现的“得”被看作是补语的特殊标记。关于结果补语是否有“得”作为标记的问题,有三种不同答案。结果补语、程度补语和可能补语的划分容易混淆,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能把它们分清楚。通过观察结果补语的历时发展情况,得出肯定句中“能 VC”式和“可以 VC”式的使用频率多于“V+得+ C”式。结果补语中也有补语标记“得”的出现,标记论和语用原则能解释这一原因。  相似文献   
68.
时量补语的语义所指受到三方面的约束限制:其一,动词的过程特征对时量补语的语义所指具有限定作用;其二,动词的界性特征也对时量补语的语义所指产生影响;其三,认知图式以及篇章语境对时量补语的语义所指具有导向作用和微调功能。  相似文献   
69.
翻译单位是翻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对象,对翻译单位的界定不应该只拘泥于原文语言这个层面。翻译单位的研究应该结合人类的认知,即应该把笔译释意理论中的意义单位作为翻译单位。意义单位是字词语义与认知补充的结合体,将意义单位作为翻译单位有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0.
分析了共轭亚油酸的多种生物学功能,尤其在抗缺氧、抗氧化、提高免疫力及增肌减肥等方面的功效,并对其作为运动营养补剂的发展前景作以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