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9篇
教育   154篇
科学研究   15篇
体育   644篇
综合类   276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总结我校两届学生撑竿跳高训练的经验,对于初次接触撑竿跳高运动且经短时间训练就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如何进行训练更能适应省大运会比赛的要求,并取得较好成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2.
分析了影响立定跳远成绩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43.
田径跳跃项目专项动作协调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田径跳跃项目专项动作特征的研究,对田径跳跃项目专项动作协调能力进行了探索,认为田径跳跃项目的动作协调能力在运动技术上表现为:爆发性用力;跑跳结合;摆、蹬结合和空间动作的控制与定向能力四个方面,这将有助于我们对其专项运动协调能力水平做出科学的量度和判断,提高专项运动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44.
跳高在田径运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一项发展很快、水平很高的竟技项目。而代表现代跳高最先进技术的背越式跳高,不仅在技术上有其特点,而且在教学训练方法、手段上更强调个人特点。  相似文献   
45.
为准确滴定出强酸-弱酸混合体系中所含强酸的量,需考虑在不同的准确度要求条件下,混合酸体系中弱酸的浓度范围要求。基于混合酸滴定过程终点误差的2个来源分析,提出了混合酸体系中终点误差(TE)计算的新方法。在指定的终点误差要求和强酸的浓度范围条件下,计算了HCl-HAc、HCl-六次甲基四胺盐两种混合酸体系中HAc、六次甲基四胺盐浓度范围要求,随着各酸碱指示剂变色点pH值的增大,两弱酸浓度的上限要求逐渐减小。在|TE|=1%条件下,当HAc、六次甲基四胺盐浓度分别低于1.18和0.135 mmol/dm3时,可采用任意酸性指示剂准确滴定0.1 mol/dm3浓度范围的HCl含量;而当两弱酸浓度分别低于10.6和10.5 mmol/dm3时,准确滴定出混合酸体系中1.0 mol/dm3的HCl含量亦可采用任意酸性指示剂。  相似文献   
46.
运用文献资料法、测力台实验、数理统计法对实验对象在1°、2°、3°、4°坡的短程下坡跑起跳和全程平跑起跳的实验指标(最大冲击力值、起跳时间、蹬伸指数、波谷力值)进行分析比较,得出:4个坡度的短程下坡助跑起跳在针对跳远起跳腿支撑能力的练习中,2°、3°、4°坡的短程下坡助跑起跳训练手段均能达到和全程平跑助跑起跳相当档次的负荷强度,其变化形式是以3°坡为拐点,在3°坡之前逐步加大,在3°坡之后逐步减小;3°坡的实效性相对于其它坡度最为适合,其与全程平跑助跑起跳的素质要求和负荷强度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47.
本文对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心理诱导进行探讨,结果显示背越式跳高教学中恰当地穿插使用各种心理诱导手段,能节省教学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克服对横杆的恐惧心理,培养学生练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快学生掌握背越式跳高技术的进程,提高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48.
为了说明助跑和起跳技术对跳远动作的影响和作用,通过对助跑、起跳技术的力学分析,对跳远技术结构进行研究,认为:通过对助跑、起跳技术动作的改进,有利于充分发挥水平速度的利用率,有助于水平速度向垂直速度的转化,对提高运动员助跑的稳定性和节奏感,准确、快速有力的起跳,以及加速能力和全程节奏的控制能力,提高跳远成绩,均有良好的效...  相似文献   
49.
摘要:是基于跳远项目的运动技术专项理论,对制约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李金哲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分析,以帮助李金哲提高个人的运动技术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跳远项目的专项运动理论发展和完善。是主要采用二维录像解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李金哲2009年-2015年参加的国内和国际跳远比赛中,成绩优异跳次和犯规跳次的助跑最后2步的技术特征进行研究,并与当前国内外优秀选手的技术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李金哲助跑最后阶段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1)李金哲倒数第2步和倒数第1步步长分别为2.35-2.40m和2.34-2.36m,步长差值在0.02-0.05m之间,步长趋于接近;不符合世界级优秀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步长“由大到小”的节奏;2)助跑速度平均为10.65-10.79m/s之间;3)最后2步质心高度下降率在4.48%-5.19%之间,质心高度下降率与倒数第1步步长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0.648,p<0.01);4)最后1步腾空时间均值为0.10s,高于国内外其他选手0.01-0.03s(p<0.05),腾空时间与该步步长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791,p<0.01);5)倒数第1步离地角和离地小腿倾角与最后1步步长具有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469,p<0.05和r=0.586,p<0.01);6)最后1步离地时摆动腿膝角与水平速度损失呈正相关关系(r=0.404,p<0.05),与最后1步步长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0.750,p<0.01);7)在踏板瞬间膝、踝关节速度分别为7.18m/s-7.46m/s和4.09m/s-5.83m/s,均高于国内外其他选手,其值与水平速度损失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0.573,p<0.01和r=-0.469,p<0.05),同时还发现踏板瞬间膝关节速度与最后1步步长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450,p<0.01)。研究结论为1)李金哲的助跑最后两步步长差异不大,制约了其个人运动技术的提高和完善。需要改进为符合跳远专项科学理论的由“大到小”的助跑节奏。2)李金哲助跑速度达到世界级优秀运动员水平,但最后一步步长较大,导致腾空时间较长,不能进行积极快速踏板技术动作,降低了跑跳结合的有效性。3)其助跑的最后一步步长和腾空时间、膝关节离地和着地角度为显著性正相关(p<0.05),与质心水平速度、膝关节和踝关节速度损失等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4)制约李金哲运动技术的关键问题是最后一步的积极踏板动作。必须减小最后一步步长并积极踏板,是李金哲提高个人运动成绩的关节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50.
摘要:男子三级跳远是我国参加奥运会田径比赛的潜优势项目,专项力量是影响三级跳远比赛成绩和技术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研究我国最优秀的6名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安排。结论:1)我国男子高水平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内容、方法手段、计划与负荷基本符合世界潮流,但训练中缺少单腿支撑进行的蹲、拉、提、举等练习,不够贴近专项需要;2)专项力量训练器材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科技化含量不高;3)专项力量负荷调整控制主要依赖教练员经验与身体素质指标推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