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3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教育   2460篇
科学研究   89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3篇
综合类   16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7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349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研究了苯甲酸钠对草履虫的急性和慢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1h急性毒性实验显示,浓度越大,死亡率越高。1h急性毒性作用LC50为14.14g·L^-1,绝对致死剂量为19g·L^-1,最小致死剂量为8g·L^-1。慢性毒性实验显示,种群增长率与苯甲酸钠浓度间具有显著的反应-剂量效应和反应-时间效应,在小于绝对致死剂量情况下,一定时间、一定浓度范围内呈现出浓度越大,种群增长率越高的现象。苯甲酸钠对草履虫生殖的促进作用有可能是环境雌激素的效应。  相似文献   
82.
仪器分析、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文章围绕这两门课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开展课程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促进两门课的教学效果同步提高,达到加强学生专业技能、教学相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83.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备受学术界关注。当前农村环境污染的类型主要为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等,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放置在生态人类学的视野中进行分析,从人们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不清以及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层面解析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原因。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是一个涉及多层面的综合过程,而开发当地有关生态保护的地方性农业生产知识,不失为一个防治农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4.
张强  宋凯 《太原大学学报》2011,12(1):124-126
我国垃圾水分大、热值低、灰分大、成分复杂,焚烧炉燃烧控制不可控因素多,结合TIF-CFB特点,从垃圾品质、助燃煤成分、过量空气系数、负荷变化等参数分析影响垃圾燃烧稳定性的因素,对垃圾焚烧中产生的二恶英、重金属、酸性气体、固体废物等进行解析利于有针对性地防治,可实现垃圾发电最大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85.
环境法制建设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环境类专业开设环境法课程的现状,指出该类课程应该成为环境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应加强学习,这对于落实高校环境教育、培养环境类复合型人才、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和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6.
阮挺  江桂斌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11):1328-1336
20世纪以来化学污染物导致的人类健康危害日益突出,数以万计的高生产量化学品伴随着生产和使用进入环境介质,给环境科学相关领域研究提出了若干新的科学问题。文章介绍了发现新型有机污染物研究方向设立的背景和科学意义,讨论了判别新型有机污染物分子结构、环境行为特征的基本原则,阐述了定量结构—性质关系模型预测、疑似目标/非目标分析、效应导向分析方法框架的技术思路和优势。对于新型有机污染物识别、行为和效应的深入探索,将为引领学科方向发展、完善化学品风险评估标准、揭示环境污染物的毒性和健康危害机制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87.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有了新的变化,且这些变化多与地方政府竞争有关,因此本文利用2005-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两步SYS-GMM和广义分位数对环境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 整体上环境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即环境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的负面效应明显;(2)从不同的分位区间来看,地方政府竞争和环境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冲击呈现出“促进低污染,抑制高污染”的倒“V”型特征;(3)地方政府竞争和环境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东-中-西”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抑制到促进的阶梯型转变。因此“央-地”政府应当利用现中国经济转型的战略机遇,进一步深化环境分权制度和地方政府竞争激励机制的改革,协调政府行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中国环境事业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88.
运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了全国及各省区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关系,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全国及大部分省区城镇化水平超出资源环境的承载水平,资源环境承载力对城镇化的支撑能力有限;第二,全国及各省区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拮抗阶段,二者的相互作用关系比较剧烈,既存在胁迫效应,也存在约束作用;第三,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度呈现东部>西部>中部的空间格局,全国属于轻度失调型,大部分省区属于轻度和中度失调型。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在新常态下推进城镇化适度适速发展、创新“土地红利”模式;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89.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校建设双一流大学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分析了环境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启发-递进式教学模式、优选英文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构建网络平台和建立多元化考核制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90.
游珍  封志明  杨艳昭  施慧  李鹏 《资源科学》2020,42(2):394-406
人居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基础,科学评价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则是解决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前提,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基于已有人居环境适宜性研究进一步探讨了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综合评价的方法,并完成了西藏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表明:①基于条件规则的综合评价法更适合进行西藏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综合评价;②西藏超过3/4的区域为人居环境不适宜地区,大部分分布在藏西北地区;临界适宜地区面积占比为16.78%,主要分布在一江两河地区、昌都市澜沧江上游以及山南和林芝北部地区;适宜地区面积占比仅为5.83%,集中分布在藏东南、一江两河和澜沧江上游的河谷绿洲地带;③西藏不同类型乡村居民点的分布与人居环境适宜性分区有很强的一致性,反映人类生活的乡镇驻地及村庄居民点分布占比随着人居环境适宜程度的增强而增加,代表高原牧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的放牧点和古塔庙宇及文物古迹两类乡村居民点则反之,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本文西藏人居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价和分区的合理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