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2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林蔚小学地处崂山腹地,居民的文化程度、家长的自我教育意识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意识都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受崂山水库水资源保护的限制,当地就业岗位很少,居民只能外出打工,早出晚归的现象居多,这种地域的特殊性,深刻的影响着当地教育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2.
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被称为四大课程流派之一的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对如何通过教育形成我们的民族精神、防止将讲授-接受教学模式边缘化、警惕出现“去道德化”教育、防止淡化知识掌握的正当性和避免“城市中心”的视角而有失教育公平等倾向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3.
教育理论与实践:后现代的检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互离问题是教育研究领域中一个争持不下的论题,这主要是由本质主义思维范式的二元论思维所致。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思维范式的转换。后现代主义思维范式为理解和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多元的视角。后现代主义认为,教育理论不具有惟一性,教育实践不具有自在的客观性,教育研究没有固定的方法。后现代视域中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多重的而不是单一的,从而为二者更为紧密的多重结合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4.
摘要:学校体育基础教育改革至今,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始终是一个被热议的问题,至今仍然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结论。研究采用文献法,对影响我国近现代学校教育、学校体育的美国实用主义教育、进步主义教育、人本主义教育“学生中心说”,要素主义教育的“教师中心说”、结构主义教育的“学科中心说”,在教师与学生关系定位方面的尖锐对立进行了梳理与分析,从学理方面解释了两者之间非抵牾性的关系和各自的含义。研究认为,从教学论对教育、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的预成型和生成性理论阐释,以及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对于体育教师的特殊要求来看,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彼此融合,相互促进并能够得以充分发挥形成共振,才能够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实现体育教学的价值。将教和学割裂开来与对立起来,提出谁比谁更重要和以谁为主都是不科学、不可取的;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不仅不是一对矛盾体,而且是互相统一、又互相促进的无抵牾关系。要处理好这一关系,教师必须做到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做到心中有“教育”;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心中有“学情”;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心中有“学生”。  相似文献   
35.
自产生之日起,不同的哲学家对历史主义有不同的理解和界定。作为哲学现代转向的重要根基。历史主义成为研究问题的重要原则与方法。马克思哲学是哲学转向的一部分,其在运用历史主义的基础上批判了形而上学的本质主义和普遍主义。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历史”概念的分析,阐述了他的历史主义方法及其内涵和本质,比较了他的历史主义与以往历史主义的不同。在现实的实践活动基础上解决了历史主义自身所包含的矛盾,揭示了被本质思维掩盖的“历史”自身,为现实生活世界寻求确定性依据,为作为人类理想生活的共产主义寻找必然性,在历史与实践的客观性上弥合了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之间的鸿沟。  相似文献   
36.
本质主义教学理论及其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质主义教学理论以是什么?的提问方式试图在人之外去寻找一种实体化的本体作为教学终极目标的思维方式。它在本体论上的形而上学预设、把教学分解为由若干要素的思想方法和对认识主体的消解,导致教学的抽象化和价值理性的缺失。教学具有鲜明的意向性、情境性、生活性、智慧性。作为对教学活动的把握,教学理论要超越单纯地追求知识理想的思维向度,实现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37.
The study report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brief intercultural training intervention as part of a university course. The intervention consisted of a series of six lectures, one simulation game and one behaviour modification session, administered over a period of four weeks. Measures of cultural essentialism and cultural intelligence (CQ) were obtained prior to the first lecture and one week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last training session. A total of 107 students participated and pre-post test scores were matched for 49 participant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cultural essentialism increased, but cognitive and meta-cognitive scores decreased following the intervention. Personality moderated the trainings’ effectiveness: more open-minded students at Time 1 were more likely to report increases in motivational CQ at Time 2. Challenging claims about negativ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essentialism, cultural essentialism beliefs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both open-mindedness and cognitive CQ over Time. Implications for brief intercultural training interven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38.
美国教育之要素主义的世纪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传宝 《教育学报》2005,1(2):32-36,45
要素主义既是一种教育运动,也是一种教育理论。在20世纪,要素主义出现了三次大的发展和繁荣。20世纪30年代末期,巴格莱领导了要素主义运动;20 世纪50 年代,一批相信要素主义的大学教授发动了对美国教育的攻势;而从20世纪70年代直到世纪末,要素主义的旗帜又一次飘扬起来。在最近一次的复兴中,从最低能力测验,到《国家处于危险中》所描绘的“教育创优”战役,再到前总统乔治·布什2000 美国战略,所有的改革都从要素主义那里获得了灵感。要素主义将继续对美国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9.
This article explores a significant shift in the science curriculum in Victoria, Australia, in the mid‐1990s by using the idea of essentialism to compare two science curriculum documents that span the shift. The accounts given in these documents of desirable approaches to teaching science, science itself and the proper scope of curriculum, are compared to show that the document written in the mid‐1990s is open to a more essentialist reading than its predecessor. I argue that the market‐driven approach to education frames each learner as a neo‐liberal individual separated from society; consequently, it leaves ideas of community largely unexamined and unsupported. As a result, important curriculum and policy debates are short‐circuited and essentialist explanations for commonality become easier to accept. I describe this as new de facto essentialism, in that it arises from an insistence on individuality that denies the agency of society, rather than a consideration of positive evidence. Finally, I briefly examine the shaping paper for science in the first Australian National Curriculum for potential to avoid essentialist readings.  相似文献   
40.
女性主义对性别本质主义的解构与后现代多元主义对西方本质主义传统的颠覆相伴而生。本文从月亮这一区别两性差异的象征符号入手,通过对月亮神话中性别的演变、月亮女神的双重特质等方面分析了月亮女神的厄洛斯本质,指出正确认识与逻各斯相对的厄洛斯的重要性:首先,厄洛斯的阴性本质不仅仅为女性所有,它同样对男性起作用;其次,人不仅仅是逻各斯的动物,非理性的厄洛斯永远困扰着人类的理性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