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217篇
科学研究   32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91.
从国外的农业发展经验来看,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广泛的农业支持政策。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财政农业投入政策的目标和手段各有其特点,这会为我国的财政农业投入政策带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2.
文章试图通过对<金牧场>的分析,揭示出宗教(在此特指伊斯兰教)文化是怎样深刻地影响了张承志的文学创作,使他的作品由内而外地展现了一个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极其独特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3.
马克思恩格斯的海权思想具有自身的话语体系和表述范式,它的形成与资本主义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工业化与资产阶级民族国家之间的冲突密切相关,突出特点体现在整体性与系统性方面,主要包括工业化与资本的全球扩张、殖民地贸易、航运业的发展、海军建设与海洋战略四个维度。正像马克思恩格斯预见的那样,全球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历史进程,要存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海权的作用依然是举足轻重的。处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要发展就必须要走向海洋。因此,只有提高对海权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海洋观,才能抓住历史赋予的发展机遇,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海洋强国梦。  相似文献   
194.
王美舒 《现代情报》2011,31(2):171-17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对传统农业经济的一场革命,但成效并不是预计的理想。近几年又提出了物联网这一概念。它是否能给已经处在瓶颈期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带来新的生机。本文从其发展和应用方面去理解物联网,并且提出农产品滞留的缺点和相关解决方法。旨在研究物联网在农产品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5.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集约化、规模化养猪场得到快速发展,带来的污染问题日显突出,根据废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置原则,对养猪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提出沼气池、发酵床两种综合处置工艺,并分析各自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96.
随着大规模风电并网,电力系统在保证其自身可靠运行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给维持并网地区电压稳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度。本文对由双馈式风电机组构成的并网风场进行分析,首先构建了双馈风电机组的简化数学模型,然后分别研究了恒功率因数和恒电压两种运行方式下的无功电压控制策略,并且通过绘制各控制方式下的PV曲线,进一步分析了风场在两种运行方式下对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从双馈风场的运行角度,为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分析依据。通过对风速扰动和无穷大电网电压跌落两种情况下的仿真分析,验证了双馈机的恒压运行方式在参与系统无功调节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7.
近年我国农产品价格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尤其是小宗农产品,在较短时间内其价格出现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暴涨现象.这样的价格波动并不符合市场价值规律。本文运用定性分析方法从自然因素、成本、游资炒作、货币供给等方面对国内近年小宗农产品价格上涨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8.
以唐代诗评家皎然提出的"至丽而自然"说为中心,考察古代诗论中的中道自然观进行,可以看出,皎然的自然观更多地继承了盛唐风神,将之归入盛唐诗学的范畴更为合理。中道自然观渐渐淡出了后代诗论家的关注视野。  相似文献   
199.
低碳经济时代下对旅游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农家乐旅游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应在政府引导下,树立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整合农村文化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克服困难,走出一条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和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新路,促进旅游业健康、强劲发展.  相似文献   
200.
V1与V2是"动作与结果"义的"数+V1(+而)+V2"式动量表示法,其各小类的发展演变可概括如下:"数+V1+V2(+O)"、"数+V1+不+V2"和数词为非"一"的"数+V1+而+不V2"三种表达式的发展过程和原因相似:随着动量范畴和动补结构的发展成熟,动量词分别于隋唐、南北朝和元明时期进入第一、二和三种表达式中数词后面的位置;第三种表达式中的数词是"一"时发展过程与"数+V1+连词+V2(+O)"相似:数词"一"发展成为副词,原动量结构发展出"一…(而)不…"、"一…而/就…"的表达格式;"数+V1(+O)+连词+S+V2(+O)"随着汉语连词的迅速发展和形合法复句的普遍运用,到南北朝时期就开始被表义更加清晰的形合法复句代替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