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217篇
科学研究   32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袁长江 《衡水学院学报》2013,15(2):52-54,124
《噫嘻》这首诗的写作年代应看作是康王时代,诗中的“成王”是先王。其中的“私”应是耜,不是指私田。诗是写周天子以宗子身份祭祀先王的情形。  相似文献   
42.
顾为东  周志莹  邱涛 《资源科学》2009,31(11):1856-1861
近年来,由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时能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其中电力的缺口尤其明显,同时更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迫切需要改变能源格局,改善生态环境,对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应用.位于长三角的东台、如东、大丰三市浅海辐射沙洲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地质务件优越、灾害性气象概率低、没有航道、没有大型渔场和地下线缆,又地处电力负荷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好、人才基础厚实、资本市场发育良好、内在动力强等优势,非常适合发展大规模、超大规模海上风电场,发展空间巨大,如开发其中15%的风能资源,即可兴建一个相当于年产4250×10~4t标煤(相当于年开采量2980×10~4t原油)、每年减排1.12×10~8t CO_2的永续绿色能源基地,不占用耕地、不产生移民、也没有生态安全问题.本文针对海上大规模风电场间歇和波动的巨大电能难以为电网承受的难题,提出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负载相结合的新路径,建设若干"无碳型"高耗能绿色重化工产业,利用风能替代化石能源,实现"高碳能源向无碳能源"的跨越;建设一系列利用非并网风电直接进行大规模海水淡化和规模化制氢的产业基地,100%利用海上风电进行大规模海水淡化和制氢,由输电上岸变为输淡水上岸、输气上岸.  相似文献   
43.
作为一位从农村走向城市的知识分子,路遥的作品展示着浓郁的乡土乡情,尤其是对土地,有着独特的情感,并有着深厚的儒家农本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44.
我国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技术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技术能力由基本能力和发展能力构成,对其构成要素和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提高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技术能力需要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强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结合,加大对组织成员的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45.
耕地流转是解决目前耕地经营过于分散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矛盾的根本性措施,而农户作为耕地经营的直接主体,其行为在耕地流转决策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以江西省为例,在对42个县市64个乡镇74个行政村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定量分析研究了农户耕地流出和流入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农户耕地流出和流入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是有明显差异的。影响农户耕地流出的主要因素依次是非农就业机会、耕地经营收益、农户家庭经济状况、耕地破碎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便捷度;而影响农户耕地流入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家庭经济状况、耕地破碎度、耕地经营效益、非农就业机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便捷度。针对这一研究结果,本文最后提出了通过增强耕地流出驱动力和耕地流入源动力,来提高农户耕地流转积极性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6.
西晋的宗室仕进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晋王朝重用宗室 ,宗室或者任职中央 ,或者出镇方面 ,深刻地影响了当时政治局势的发展。宗室成员虽然也要根据九品官人法出仕 ,即需中正品第 ,获得一定乡品后方才取得入仕资格 ,但他们主要通过吏部铨选直接入仕 ,入仕年龄相对较低 ,起家官品相对较高 ,起家官多为清显之官。宗室仕进制度这种特点的形成与西晋王朝大力任用宗室及当时的政权结构、政治发展特点是密切相关的。西晋大封宗室诸王、允许推恩分封及选官制度中“二品系资”制度的制定客观上保证了宗室成员在仕进上享有特权 ,使得更多的宗室成员更易转变为国家官员 ,成为维持王朝统治的重要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47.
“绿色”作为现代城市主题,将“城市种进大自然”成为由城市建设不当导致生态问题的核心解决策略。依据设计实践和相关案例分析,可提出:(1)海绵城市的核心治理理念和目前建筑能耗相关概念结合,以“削峰填谷”解决环境、城市内涝问题。(2)城市公园设计必须从生态的丰富内涵出发,尊重城市地格,同时注意整个城市的公园联络性,形成城市空间内的自然轴线.。(3)垂直绿化不仅是单一的绿色外观建筑设计形式,还需要和建筑功能空间、理念结合,让自然这个元素由外向内渗透到建筑内部、人居环境、人们健康饮食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甚至是思想观念,从建筑外观或者城市形象来增添城市与自然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8.
Abstract

The paper draws attention to free time activities in the Polish countryside after 1945. In pre-war rural worldview, every action in which the element of household usefulness was absent, was valued negatively, and considered to be laziness. Growing spatial mobility of village dwellers and changing attitudes towards work on farms resulted in depreciation of land as superior value. This shift together with industrialization and positive valuation of urban culture brought new patterns of spending time in the countryside. Traditionally, ‘Neighbourhood sit-ins’ – a kind of zone of pleasure and fun, situated on the border between the spheres of work and active rest – have been transformed into something totally different. The emergence of radios, TV sets, and pop culture meant that group meetings were focused on content entirely separate from work. In my article, I would like to examine the intersection of two domains of leisure in post-war countryside, time of community, associated with relaxing meeting, spontaneous fun on the one hand and organized time of the youth on the other. Another major issue I would like to discuss in my paper is emergence of private spare time and its perception by village dwellers.  相似文献   
49.
我国工商资本下乡研究:文献梳理与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工商资本大举进入农村经营农业的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领域。学界主要从工商资本下乡的动因、渠道与模式、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积极意义和负面影响与潜在风险以及政府规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工商资本下乡的积极意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主流观点支持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但强调需要加强监管,防止过度“非粮化”“非农化”以及大量圈地和排挤农民等现象发生。此外,城市工商资本与农村工商资本的划分、差别化监管的依据以及“非粮化”控制的区域范围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0.
清代山西学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田制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赡学制度。清代学田在明代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清政府教育财政支出的重要补充。清代山西学田有其自身特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