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篇
教育   128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该剧以具体的生活事态反映了当前家庭伦理生活中存在的社会问题,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今天很有代表性。通过对父亲悲剧成因的分析,探讨该剧背后蕴含的孝道文化主题,从而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52.
《白鹿原》的主人公白嘉轩身上闪耀着无穷的魅力,他的一生就是实践儒家文化的一生。他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既是一位敦厚的长者,又是一个冷血的封建食人者。这一形象具有复杂而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3.
“母亲意象”和“父亲意象”从不同方面塑造儿童的心灵,对于作家日后创作的影响,特别是对作品情感类型的影响极大。父亲在老舍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但是,在老舍的家庭结构中,“父亲之名”却并未消失,通过母亲的话语,甚至是通过一些物体得到体现,“父亲之名”——母亲——孩子构成了新的家庭三角平衡关系。于是,父亲的角色功能靠“父母之名”的形式存在于老舍的生活与心灵中,并对老舍的人生抉择与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54.
格雷厄姆·格林的《名誉领事》的主要人物结构印证了西方文学中一个重要母题——父与子母题,文本中表现了这一母题的基本内涵:子对父的认同、对父的仇恨以及弑父娶母情结的情感走向。这一母题渊源于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古希腊文学与古希伯来文学。而文本创作主体个性化的成长经历则激活了这一传统母题。  相似文献   
55.
法国在经受轰轰烈烈大革命洗礼时,家庭也受到政治的冲击。在旧体制的家长制家庭中,父权和夫权十分强大,大革命使得父权处于崩溃的边缘,夫权受到巨大的冲击。大革命时期对父权和夫权的改造,是法国人民的一次伟大尝试。  相似文献   
56.
《红楼梦》中的贾政,是一个与贾宝玉彼此对立、相互参照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体现了作者卓越的艺术创造力。作为荣国府的家长,贾政对宝玉的要求是全面而严格的,这一“严父”形象的思想性格、内在感情与真实心态及其社会历史、文化本质,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57.
日常生活中的陶渊明有着非常浓厚的家庭情结,是一个对儿子们充满爱怜之情的慈父。正是这血浓于水的人伦亲情和亲子之乐让陶渊明抛却功名甘于归隐。陶渊明的家庭情结也是其田园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文章认为,除了作者出色的语言驾驭能力和融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于一体的技巧之外,《孽子》的成功主要还在于作者以娴熟的笔法表现了男同性恋者群体的生存状态及其心路历程这一主题,同时从侧面反映了以父权为代表的中国社会对同性恋的态度。  相似文献   
59.
余华小说创作经过了由损父、无父、缺父、失父到亲和父亲再到找到及认同父亲形象的文化体认过程。余华小说创作经历的是一场由颠覆传统再到回归传统的经验嬗变。  相似文献   
60.
李娃对于爱情是自我牺牲式的,霍小玉对于爱情是飞蛾扑火式的,两种不同的爱情方式映射了她们对于男权社会具有顺从与抗拒两种不同的态度,由此男权社会对她们的命运做出了不同的决断,导致了她们喜悲相异的人生结局,而那些压抑她们的男性其实与她们一样处于父权意识的压抑之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