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258篇
科学研究   33篇
体育   82篇
综合类   64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大范围的推行并应用,我国大学体育课程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健康先行、终身体育、素质教育"指导思想的带领下,推动了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进程,创新出多样化的大学体育教育形式,同时,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方向也受到高校体育部门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因此,本文就独立学院体院课程:前进的脚印和未来的目标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42.
我国民事举证时限制度经历了从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到证据适时提出主义的变革。在证据适时提出主义确立后,又从以严酷的证据失权为特征的证据适时提出主义转变为以谨慎的证据失权为特征的证据适时提出主义,并得到了2012年8月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的肯定。如此变革的原因是我国民事司法在价值取向上的变化,也是司法改革应立足国情的必然要求。这对深化我国司法改革是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443.
“大跃进”时期,广东省大力开展“劳卫制”,先后经历了全面推行、深入发展、形成高潮、转入低谷四个阶段,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对“大跃进”时期广东省的“劳卫制”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为新时期各项社会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44.
马衡 《培训与研究》2010,27(1):11-13
《何西阿书》位于十二卷小先知书之首。该卷书首次明确用夫妻关系喻指神人关系,在悖逆的选民中,以上帝的爱拯救子民。在文本结构上,采用环形推进式,与内容的深化和情感的增强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445.
自由体操前手翻动作技术现状及其发展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前手翻在自由体操前空翻类动作发展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通过教学实践和各技术环节力学原理与传统技术的对照分析,认为:用先进技术取代传统技术,是发展前空翻类高难动作,把握自由体操制胜因素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46.
农村城镇化是实现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抓住城镇化的表象特征、文化特征和经济特征,正确把握城镇化的内涵。分析农村城镇化的特点和优势,因地制宜,不失时机地推进农村城镇化。坚持产业引领、改革小城镇建设的投资体制、深化制度的配套改革、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47.
特殊的年代产生特殊的学形式,大跃进时期的报告学就是如此。它包括两部分:“大跃进报告学”与“非大跃进报告学”。在“左”倾思潮影响下的大跃进报告学,体现了内容上唯意志论的极度膨胀,虚假,浮夸成风;形式上艺术低劣粗糙,概念化,模式化横行。从而成为当代学的一股逆流,也是发展至后来“革学”的先声。  相似文献   
448.
梁漱溟的文化三路向说旨在分析什么是文化以及中西印的文化走向。他认为文化是民族生活的样法。而生活是没尽的意欲,所以文化之不同是由于意欲走向的不同。他指出人类满足意欲的方式可分为意欲向前、意欲自为和意欲反身向后,此三种路向分属于中西印三种独立的文化体系。他还认为西方文化的根本观念是“向前要求”,由此根本精神而产生民主与科学;中国文化则因其理性早熟而走上第二路,中国文化自身的成就在于形而上学的调和主义和儒家的直觉主义精神。梁漱溟先生从文化主体的内在心灵世界来理解文化视角独特,但仅仅从意欲出发有失偏颇,他对西方文化的解读忽视了民主科学的历史性及其产生的必然条件,另外其三路向直线式的演进也蕴含着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