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538篇
科学研究   2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31.
普通话里上声在轻声前的变调较复杂,有的变阳平,有的变“半上”。本文从轻声的性质、类别及词的语法构造意义等方面对此加以探讨,认为上声在轻声前一般变“半上”,变阳平的是因为后字不是真正的轻声,而只是“上声轻读”,从而使上声变调规律的表叙更为简洁。  相似文献   
132.
本文利用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汉语方言地图集数据库中61个粤语、39个平话以及20个湘粤桂土话调查点的材料,考察了古入声字高短元音与低长元音分调的音变现象,并对其类型、地理分布进行了描写和分析,最后通过高短元音字与低长元音字的调值比较讨论了影响声调分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3.
"初唐四杰"中命运、遭际最悲惨的卢照邻,捕捉大量带有个体色彩的悲情意象,运用到其诗骚作品之中,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卢氏意象群。这些卢氏意象,具有三个鲜明的特征:从色彩的角度看,以暗色调为主;从音响的角度看,以寂静为主;从感情的角度看,以孤独、悲哀、忧愁为主。卢照邻创设这些意象与其政治仕途的"穷"、家庭境况的"贫"、个人身体的"痛"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4.
本主要探讨甘肃靖远方言中后字非儿化韵的两字组连续变调及其规律。附带指出靖远方言的轻声有两类:调值的轻声和调类的轻声。两字组变调从“重重型”和“重轻型”两方面入手分析,有四种变调类型,变调三个:211调、31调、55调。变调主要跟今音的语音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35.
南京方言声调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方言的两字组有五种常见的连读变调现象 ;上声字儿化以后声调读如阳平 ,“菊花脑”读如“菊花劳”之类现象可能是儿化变调的残迹 ;修饰亲属称谓名词的单数人称代词定语有读如阳平的变调情况 ;轻声与有些连读变调、声调组合会出现较多的交叉音位现象 ;南京话的入声的特色是“高”和“紧” ,南京话在稳定地保持着入声这一调类的同时也具有向普通话靠拢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36.
数理统计的方法表明,金元山东词人入声韵应该分为月帖部、药铎部、屋烛部、昔职部、质物部5部,而不是像李爱平、宋洪民所分的3部。  相似文献   
137.
不同母语的学生学习汉语有不同的难处,因此对不同母语的学生教学难点和重点也就不同。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对阿拉伯汉语初学者双音节词声调的偏误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的调查与分析。首先对比阿拉伯语和汉语两种不同语言的声调;然后设计双音节发音调查表并采集语音样本;接着运用Prrat语音软件来分析语音样本并进行偏误统计;最后根据统计的结果来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训练对策。  相似文献   
138.
古入声韵尾在湘语中发展渲变的大致轮廓为:最初,湘语有塞音韵尾;接着,塞音韵尾发生合并,由-π,-τ,-κ尾并为-κ尾;然后,韵尾塞音进一步弱化,只剩下音节后的紧喉动作;最后,入声韵的特色逐渐消失,变得同于舒声韵,入声调类这一阵营慢慢地丧失。  相似文献   
139.
广州方言入声与《切韵》入声有非常紧密的对应关系。广州方言的源头和基础是秦通语(古关中话)。古关中话也是《切韵》所记录语音的主要源头之一。两千多年来,广州方言一直在相当固定的地域、相对稳定的居民和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使用,这就是广州方言较完整保留入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0.
赵克勤先生在《古代汉语词汇学》一书中,对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段太尉逸事状》三篇文章里的140个复音词进行了分析和整理,认为其中的53个词基本上可以断定为唐代产生的新词。实际上,赵先生所说的53个新词中大约有31个在唐代以前已经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