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Bhavna Seth Sarika Arora Ritu Singh 《Indian journal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 IJCB》2013,28(4):342-347
Hormon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regulation of reproductive function and the menstrual cycle of women. Extremes of body weight tend to affect the homeostasis of the hypothalamo–pituitary–gonadal axis.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113 women (57 with primary infertility and 56 with secondary infertility) in the age group 20–35 years, presenting for hormonal evaluation of infertility in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After preliminary clinical evaluation, anthropometric indices (height, weight, BMI, waist circumference and waist hip ratio) were measured in all subjects. Fasting blood sample drawn on second/third day of menstrual cycle was analysed for serum luteinizing hormone, 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 prolactin and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 Serum FSH levels show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indicators of central obesity (waist circumference and waist hip ratio in both the study groups). In primary infertilit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also observed between serum FSH levels and other markers of obesity like body weight, hip circumference and BMI. In secondary infertility, serum prolactin and serum TSH levels demonstrat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body weight and BMI. Obesity is associated with hormonal derangements 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infertility. In overweight women with infertility, weight los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first lin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92.
贵州省优秀男子押加运动员髋关节肌群生物力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优秀男子押加运动员髋关节肌群用力的生物力学特征,以4名优秀押加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ISOMED 2003等速系统对其髋关节肌群在60°/s向心收缩速度下的生物力学特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优秀押加运动员髋关节两侧伸肌肌力均显著大于同侧屈肌,两侧伸肌肌力发展比较均衡,而两侧屈肌肌力的均衡性还有待加强;而从个体的角度分析,拥有较高的相对峰值力矩和适当的屈肌相对峰值力矩,髋关节两侧同名肌比值控制在0.9-1.1之间和两侧屈伸肌肌力比值控制在0.4-0.52之间是冠军运动员髋关节肌群所具有的特征。结论:髋关节伸肌肌力的大小、两侧同名肌肌力与同侧屈伸肌肌力是否能协调发展是影响押加运动员成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3.
郑薇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2):74-75,6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D VT)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08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配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4例,实验组采用健康宣教、病情观察、施行深静脉泵、药物疗法、运动疗法等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有无显著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与术后常规护理相比,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行实验组的相关护理干预可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4.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从技术角度对当今中国男子100m跑技术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指出:目前中国男子100m跑技术应从髋关节在短跑中的作用、起跑后的加速跑、全程跑过程中的放松能力三个方面来不断完善,为在2008年奥运会上取得好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5.
采用振动台力量训练法 (VSM )和传统力量训练方法 (TM )对上海体育学院体育系跳远专修学生进行下肢肌肉力量训练 ,振动台的刺激频率为 2 0~ 2 5Hz,加速度为 15~ 2 0m/s2 ,经过8周系统的力量训练 ,利用B在 6 0°/s和 30 0°/s测试条件下对髋关节屈伸肌的等速力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VSM比TM训练法能更有效地提高屈伸肌群的快慢速肌力 ,使屈伸肌群的快慢速肌力得到同时协调的发展。但VSM法对肌肉耐力的作用效果不是很理想 ,所以在采用VSM力量训练方法的时候要加强对肌肉耐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96.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类比法、归纳法、综合分析法对现有书籍和杂志中有关学者对后蹬、后扒的定义进行评述和总结,对后蹬和后扒的异、同点、主要工作肌和动作工作机制进行分析,提出后蹬和后扒的新观点,在此基础上重新定义为"扒蹬"这一新概念。 相似文献
97.
张俊杰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9,33(6):73-77
目的:探讨相同负荷强度的臀推和前蹲练习对20 m冲刺速度、纵跳摸高、立定跳远的影响。方法:对招募的25名北京体育大学田径专项男性大学生进行负重半蹲1RM测试,符合1RM/体重>2标准的作为最终的受试者。以臀推和前蹲的1RM测试成绩的90%为练习负荷强度,分别测定90%1RM臀推和前蹲练习前后20 m冲刺、纵跳摸高、立定跳远成绩。结果:①90%1RM臀推练习后20 m冲刺成绩,以及0—10 m、0—20 m的分段速度显著高于练习前(P<005);②90%1RM前蹲练习后纵跳摸高成绩显著高于90%1RM臀推练习后的成绩(P<005);③90%1RM臀推练习与90%1RM前蹲练习对立定跳远成绩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90%1RM臀推练习能够显著提高速度、爆发力成绩;90%1RM前蹲练习对纵跳摸高的影响更为显著;两种练习对立定跳远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8.
99.
摘要:选取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男子羽毛球运动队的14名基本资料和运动成绩相近的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对照组与实验组各7名,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技术训练和下肢整体力量训练,实验组对下肢关节肌肉有针对性的力量训练(非优势侧的力量训练)。通过biodex仪器对下肢膝、踝主要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进行监测分析羽毛球运动员各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的均值。结论:1)有针对性的训练可改变两侧下肢的差异水平,训练可以减小两侧下肢差距,使两侧下肢肌肉工作能力更加接近。2)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在两种角速度下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伸肌峰力矩都比屈肌峰力矩大,但都随角速度的增快而逐渐下降,说明青少年运动员的力量耐力很小,经过非优势侧力量训练能提高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力量耐力。3)运动员经过训练后优势与非优势侧关节的屈伸肌群肌力矩的平衡有很大的改善。4)训练前后两侧膝关节等速收缩屈伸肌群峰力矩差异对比分析:对非优势侧的力量加强可减缓下肢肌肉持续的受力过程。5)通过与实验数据发现,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爆发力很难通过短期的训练得到显著的效果,但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和灵敏性训练在青少年时期是可以提高的,但训练中的负荷和频率要控制。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分析评价城乡居民体重超重及肥胖现状,探讨超重肥胖流行在性别、年龄、城乡分类上的特征。方法:取2014年国家国民体质监测22个省(区、市)国家监测点20-69岁城乡居民共计107330人的年龄、性别、城乡种类、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样本总体 BMI为23.83±3.33kg/ m2,男性为24.40±3.26kg/ m2,女性为23.24±3.30kg/ m2;超重率为34.26%,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9.91%、28.42%,城镇和乡村分别为34.03%、34.70%;肥胖率为10.98%,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3.29%、8.59%,城镇和乡村分别为10.19%、12.47%。(2)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的均值,男性为85.88cm、0.904、0.507,女性为78.81cm、0.845、0.498;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超标总率为49.67%、50.21%、50.34%,其中男性超标率为55.31%、54.19%和54.70%,女性为43.86%、46.11%和45.84%。(3)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全部 P <0.01),并且男性比女性高(全部 P <0.01)。(4)城镇男性体重、BMI、腰围均值高于乡村男性(P <0.01),乡村男性腰臀比、腰围身高比均值高于城镇男性(P <0.01),乡村女性体重、BMI、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均值高于城镇女性(P<0.01)。结论:(1)20-69岁样本人群超重和肥胖合计达到45.24%,中心性肥胖人数过半,揭示城乡居民身体形态处于超重、肥胖和中心型肥胖的高发期。(2)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高于女性。其中,城镇男性高于乡村男性,乡村女性高于城镇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