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9篇
教育   1823篇
科学研究   160篇
体育   182篇
综合类   174篇
信息传播   9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在科学主义课程范式的合理性面临挑战时人本主义课程范式应运而生。人本主义课程范式突出了人在课程中的应有之义,它对于释放人的主体性,促进其全面发展,乃至建构一个合理化的社会体制都有极大的帮助。然而,人本主义课程范式也存在瑕疵:过于重视个人和自我人本主义课程观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追求自我的完善,从人本主义课程范式我们不难看出现代课程论的进步与局限。后现代课程研究正是对现代课程论研究的反省和超越产生的。笔者仅通过对生态主义课程范式探讨来揭示生态主义课程范式对人本主义课程范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32.
儿童的逻辑不同于成人世界中的概念性逻辑。儿童的逻辑汇入了并充盈着鲜明而强烈的感性色彩和浪漫主义审美意蕴的诗性精神。诗性的逻辑是展现儿童精神之特质的基本表达形式,也为人类理性精神插上了想像的翅膀。  相似文献   
33.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缺失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一是传统教育(体制)理论的弊端,二是现实中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三是人文教育功能本身具有的间接性、潜在性特征;主观原因一是指教育者观念的差异,二是整个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偏差因素,它加剧了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缺失。  相似文献   
34.
通过论述新世纪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指出在现代化图书馆管理中,应重视人才的教育、培养和使用,创建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营造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文化。  相似文献   
35.
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和外在气质的综合体现。本人认为加强护生人文素质教育无论从做人、做事、护士职业特点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等方面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探讨,力求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入手,不断探索、创新,有针对性地加强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人生境界,塑造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36.
通过剖析45名2002年体育高考学生的术科和化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时的生理节律,发现生理节律与高考成绩关系密切.学生处在高潮期时易于考出好成绩.体育术科高考成绩主要与体力钟、情绪钟密切相关;化课高考成绩主要与智力钟、情绪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7.
儿童文学中的理性关怀和人文关怀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但在儿童文学的发展过程中,这两种关怀严重失衡。儿童文学对理性的张扬,使作品充满了说教色彩,导致了儿童文学中人文精神的极度萎缩,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带来文学观念的大变革,儿童文学创作也在反思中前进,一改过去单一、枯燥的说教面孔,在不违背理性教育的同时,给儿童以更多人文精神上的关怀。  相似文献   
38.
人本主主教育是现代西方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它是以人性的弘扬为主要目的的全面的教育,主张“非指导性教学”,就历史渊源而论,可以认为它是“学生中心论”在现代意义上的“复兴”,寻求其对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创新教育富有启示性的理论内函,并实现二的整合,将有助于创新教育的构建。  相似文献   
39.
二月河"帝王系列"小说审美品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月河“帝王系列”小说体现出鲜明的“雅”、“俗”融合的审美品格。其“雅”的品格体现在深厚的化内涵及当代精神的开掘,而艺术表现方式、手法的一些特点及作品的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则构成了“通俗性”品格。  相似文献   
40.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突出社会发展的主体价值是它高于其他有关社会发展学说而赋予自身真理性的关键之所在。马克思的发展理论对解决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仍有实质性的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理论鲜明地贯穿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人与自然之间良性互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思想,在理念上是一脉相通的,后者是前者的一个首要的思想来源,前者是对后者的继承和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