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523篇
科学研究   16篇
体育   115篇
综合类   64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本文全面揭示了咏梅成为元遗民诗人话语特征的历史文化原因与现实因素,及咏梅诗的时代特征,从而明确元遗民咏梅诗在中国咏梅诗史和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2.
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是其与友人论艺的见证,生动体现了他力主“味外味”的诗歌意境、推慕“纤”、“冲淡”风格的审美思想情趣。其诗歌美学理论与诗论家司空图的诗歌散论及其风格论专著《二十四诗品》符契妙合。  相似文献   
113.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多种多样。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最有效的莫过于“正信息效应” ,如能恰当地运用“正信息效应” ,将会融洽人际关系 ,使心境愉悦和谐 ,宜于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 ;也会美化校园 ,使环境宁静幽雅 ,便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4.
论前期创造社小说的表现主义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期创造社小说产生的文化背景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带来的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哲学对郁达夫、成仿吾、郭沫若等人影响颇深。他们的小说通过对人的生存境遇的描写,揭示了人内心深处的本真存在;同时把人表现自我的品性特征以情绪化的色彩最大限度地挥洒出来。前期创造社小说将自我失落与主体解放相交织,构建出张扬自我的表现主义篇章。  相似文献   
115.
费孝通先生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方针”和“人类文化向艺术更高层次的转向”等学术思想,蕴涵着中国传统诗性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实践层面上对美学和人类学的科际整合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同时说明美学与人类学的科际整合是学科发展的逻辑结果,兼备诗性精神和美学情怀,是重建信息时代和谐、宽容、劲健的人文世界的一个理想方向。  相似文献   
116.
在我国古代文论史上,王昌龄是完整而明确地提出意境的概念、确立意境范畴的第一人。他不仅深入分析了意境重要的审美特征,而且还以其“三境说”,揭示了意境的深层特点,并又在其“三格说”中探讨了意境营造的方法和途径,为形成和丰富这一最富于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的意境理论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在意境理论的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7.
《石鼓文》作于春秋早期的秦文公时代 ,而勒刻于春秋中期至春秋末期之间 ,可视为风格接近《小雅》的《秦风》逸诗之一。我们依据《石鼓文》的语言材料及《左传》、《国语》中大量《诗经》引文可证明《诗经》及《诗经》中大量语气词的历史真实性。  相似文献   
118.
在高原环境中,由于缺氧会使运动员出现负性的心境变化状态.调查国家游泳队昆明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心境状态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发现,运动员初上高原时,紧张和疲劳状态水平较高.在整个高原训练期当中,运动员的疲劳状态均处于一种较高的水平,而精力却处于一种不断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9.
运用BFS心境量表对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比赛心境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思虑性外,获胜方比赛前后心境变化呈增强趋势,其中愉悦性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失利方比赛前后的思虑性及负性因子变化呈增强趋势,而活跃性、愉悦性、平静性的变化呈减弱趋势,其中愤怒性、抑郁性、无活力性、愉悦性的差异具有显著性。胜方活跃性的变化特征与锻炼性比赛相一致,其它因子变化特征与竞技性比赛相一致;失利方心境变化特征符合赛前高活跃性、高激动性的预期心境变化效益和赛后的低活跃性、低激动性的动力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20.
李芬 《搏击·武术科学》2010,7(11):32-33,36
在和谐社会的今天,太极拳"中和之美"作为中国太极拳美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它的美是独特的,传递着中国人的审美理想,也是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温润的结果。文章从太极拳的弧形、意境、张弛、刚柔等四方面阐述了太极拳之美,为进一步挖掘和整理太极拳美学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