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1055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119篇
综合类   76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1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紧密结合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体育运动实践,论述了面向21世纪的体育人才素质,包括基本素质和专门素质。  相似文献   
852.
发展体育事业,迈向新的世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对上海体育事业的地位、作用、现状、定位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上海体育工作21世纪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以及上海体育跨世纪发展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53.
20世纪末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12年前后对全国6城市居民体育锻炼的调查,分析了我国群众体育发展演变的历程,概括了世纪之交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854.
20世纪的时代主题,从总体上看是战争与和平,如从前后两个时期看,则分别是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20世纪的世界格局变动很大,一战后由多极到多极,二战后由多极到两极,苏联解体后再由两极到多极。这种现象在历史上是仅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当今国际关系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全新的创意,例如:多极化、多样化、立体化、国际化、全球化、经济化、数字化、民主化等等,由此看来,21世纪很可能是“化”字独领风骚的时代。  相似文献   
855.
新世纪,信息网络技术高度发达,交往更加广泛,竞争更加激烈,具有交际能力是时代对主编素养的起码要求。学报主编必须摒弃误解和偏见,转变观念,联系实际研究、运用公共关系学,营造“人和”环境,提高学报质量,参与竞争,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856.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在分析了我国20世纪体育的发展后,论述了21世纪中国体育发展的构想,提出:认清国情,量力而行;加快深化改革步伐,为中国体育的发展开辟道路;以灵活、快速、高效的方法和手段,实现全民体育和建设体育强国。  相似文献   
857.
中外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海上交往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海上交通的发展扩展了海上交往的内容,并进一步发展了中外文化交流,使中外各民族间的文化影响逐渐扩大,各种不同文化间的相互融合与借取程度逐渐加深,加速了文化融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858.
ABSTRACT

Globally, the future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sector is under increasing scrutiny, and questions are being asked about the relevance of universities as traditional site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an effort to adapt to the complexities that beset the higher education environment, universities are exploring the utility and benefits offered through informal learning spaces. However, the emergence of informal learning spaces raises important questions regarding student behaviours and ‘learning’, including the dichotomous positioning of the categories ‘formal’ and ‘informal’. This article highlights a tendency in the literature to treat informal learning spaces in a romanticised and overdetermined way. It challenges some of the popular imaginaries of these spaces as free, open and democratising in terms of students’ use, technological affordances, and a largely unchallenged emphasis on forms of community and collaboration as if they are unproblematic. Indeed, a persistently undefined ‘social’ quality attributed to informal learning settings, coupled with a focus on design and technology elements, elides the possibility of negative social practices such as exclusion and marginalisation. Moreover, empirical treatments of these spaces are dominated by quantitative methods that rely on deterministic cause and effect models, including normative understandings of academic success, as a measure of effectiveness. If universities are to proceed in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se learning sites and the meanings and practices students bring to them, new perspectives incorporating more critical, interpretive qualitative approaches that give primacy to understanding the ways in which these spaces might reproduce marginalising or exclusionary social practices are required.  相似文献   
859.
文章记录了2004~2005年我国图书馆重要思想启蒙时期中,作者经历的湖南图书馆百年馆庆、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桂林年会、衡阳调查等事件,以及此期张勇、李国新、王子舟、范并思、余子牛、蒋永福、梁灿兴等的图书馆活动。  相似文献   
860.
新世纪以来,社会转型、知识分子身份分化等造成文学精神的衰变,进而影响到对现实的介入,精英作家对历史发言的气魄大于对现实发言的勇气。新世纪“现实主义”思潮对底层文学、都市文学和知识分子题材文学的干预停留在道德、消费、戏谑的价值立场。新世纪底层文学中部分作品带有康德道德哲学意味,爱情题材作品中出现某些回归爱情本体的迹象,带有宗教精神倾向的作品表现出欲望化时代的独特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