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537篇 |
免费 | 1395篇 |
国内免费 | 251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30260篇 |
科学研究 | 7365篇 |
各国文化 | 29篇 |
体育 | 3678篇 |
综合类 | 2692篇 |
文化理论 | 14篇 |
信息传播 | 414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2篇 |
2024年 | 305篇 |
2023年 | 267篇 |
2022年 | 594篇 |
2021年 | 1133篇 |
2020年 | 1592篇 |
2019年 | 1138篇 |
2018年 | 734篇 |
2017年 | 815篇 |
2016年 | 923篇 |
2015年 | 1251篇 |
2014年 | 2795篇 |
2013年 | 3544篇 |
2012年 | 3801篇 |
2011年 | 3848篇 |
2010年 | 2646篇 |
2009年 | 2350篇 |
2008年 | 2679篇 |
2007年 | 3303篇 |
2006年 | 3183篇 |
2005年 | 2838篇 |
2004年 | 2209篇 |
2003年 | 1939篇 |
2002年 | 1521篇 |
2001年 | 1203篇 |
2000年 | 628篇 |
1999年 | 268篇 |
1998年 | 175篇 |
1997年 | 129篇 |
1996年 | 78篇 |
1995年 | 50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7篇 |
1957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落实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就高校体育教师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及其提高进行探讨 ,旨在为建立高校体育教师能力的标准模式提供依据 ,从而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更好的完成高校体育教学任务服务 相似文献
992.
Cross-sectional data is pervasive in information systems (IS) research. This editorial reviews cross-sectional studies, summarizes their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and derives use cases of when cross-sectional data is and is not useful in answering research questions. We raise concerns about assertions of temporal causality using data collected employing cross-sectional methods with no temporal order, which makes cause and effect difficult to establish. Based on our discussion of research using cross-sectional data and its limitations, we offer four recommendations for when and how to use such data: (1) improve credibility by reporting research in detail and transparently, (2) ensure appropriate sampling, (3) take configurational perspectives, and (4) integrate cross-sectional data into mixed- or multi-method designs. By doing so, we help IS researchers position and use cross-sectional studies appropriately within their methodological repertoire. 相似文献
993.
陈丽云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9(6):91-92,100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文章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迁移能力等方面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94.
大学的专业课程与科研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笔者基于该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从课程实施的层面,以科研渗透到教学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对专业课教师如何实现二者真正融合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95.
文章对教育领域的"三个世界"及其智能虚拟映射进行了认识切割,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新的智能虚拟世界:代表数字化教育事实和存在的世界一’、代表人工智能教育认识的世界二’、代表人工智能教育思想和知识库的世界三’。文章指出,这三个新的智能虚拟世界是教育领域的"三个世界"在人工智能环境下的智能虚拟映射,扩展了传统教育研究的本体论假设,进而导致认识论的全方位变革。此外,文章还从认识主体、研究对象、研究范式、推理思维、知识表征等五个方面的变化,阐明了教育研究的认识论变革所引发的方法论转变。文章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智能时代教育的过程与本质,并为教育人工智能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6.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党的民族理论经历了三代领导集体的发展、完善,在民族概念、民族问题、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地区发展、跨界民族研究等理论研究方面都得到了丰富与发展,本文以第九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研讨会为主要内容对以上各个方面内容作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997.
文章从学校科学发展战略的高度,论述了文化力置于学校发展内涵,是文化育人理念体现的育人特色,是育人目标形成的核心力,而学校竞争力的大小则取决于这一核心力的聚积及其强弱程度。认为学校文化战略的创设,重在学校文化形态以“理念载体、环境载体、活动载体、教学载体、制度载体、行为载体”所产生的“力”。而学校文化战略倡导“德育为先”创新能力为重的培养意识和育人体系,则是理念精神特色价值的含义。 相似文献
998.
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是有效教学之根本,因为自学意识是学生学习内在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有动力才能前进;自学能力是学生可持续发展之根基,根深才能叶茂。本文浅析培养学生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以图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99.
面对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科研团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科研团队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回顾,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目前,国内外对科研团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科研团队的概念界定和特征;科研团队的形成机理与运行模式;科研团队绩效、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及其评价;科研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000.
This article outlines how I, as a primary teacher engaging with a self-study action research process, have come to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my practice. It explains how I have also come to an understanding of why I work in the way I do; of how this understanding influences my work,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new understanding. My work as a teacher frequently includes doing collaborative digital projects with my class. As I engaged in research on my practice, I initially experienced difficulties problematising this work. I struggled to achieve clarity not only with engaging in critical thinking but also with articulating my educational values. I found Mellor’s idea about ‘the struggle’ helpful as he explains how ‘the struggle’ is at the heart of the research process. My new understanding around these collaborative projects emerged in terms of holistic practice; clarifying my ontological values and learning to think critically. I am now generating an educational theory from my practice as I see my work as a process for developing spiritual and holistic approaches to learning and teaching. I conclude by outlining what I perceive to be the significance of my work and its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