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30篇 |
免费 | 414篇 |
国内免费 | 218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4431篇 |
科学研究 | 3174篇 |
各国文化 | 11篇 |
体育 | 1542篇 |
综合类 | 1050篇 |
文化理论 | 17篇 |
信息传播 | 5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171篇 |
2021年 | 214篇 |
2020年 | 263篇 |
2019年 | 199篇 |
2018年 | 166篇 |
2017年 | 178篇 |
2016年 | 314篇 |
2015年 | 380篇 |
2014年 | 675篇 |
2013年 | 588篇 |
2012年 | 951篇 |
2011年 | 898篇 |
2010年 | 703篇 |
2009年 | 546篇 |
2008年 | 617篇 |
2007年 | 777篇 |
2006年 | 705篇 |
2005年 | 570篇 |
2004年 | 474篇 |
2003年 | 407篇 |
2002年 | 325篇 |
2001年 | 234篇 |
2000年 | 186篇 |
1999年 | 60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8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Niels Jensby Nedergaard Frederik Heinen Simon Sloth Hans-Christer Holmberg 《Sports biomechanics /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Biomechanics in Sports》2013,12(3):273-286
An effective start enhances an athlete's chances of success in ski cross competitions. Accordingly,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biomechanics of start techniques used by elite athletes and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tart environments. Seven elite ski cross athletes performed starts indoors on a custom-built ramp; six of these also performed starts on an outdoor slop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forces were measured by force transducers located in the handles of the start gate and a 12-camera motion capture system allowed monitoring of the sagittal knee, hip, shoulder, and elbow kinematics. The starting movement involved Pre, Pull, and Push phas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body sides were observed for peak vertical and resultant forces, resultant impulse, and peak angular velocity of the shoulder joint. Significantly lower peak vertical forces (44 N), higher resultant impulse (0.114 Ns/kg), and knee joint range of motion (12°) were observed indoors. Although movement in the ski cross start is generally symmetrical, asymmetric patterns of force were observed among the athletes. Two different movement strategies, i.e. pronounced hip extension or more accentuated elbow flexion, were utilised in the Pull phase. The patterns of force and movement during the indoor and outdoor starts were similar. 相似文献
12.
13.
14.
推动京津冀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既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涵,也是体育领域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研究表明,京津冀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挑战在于:整体发展失衡,结构亟待优化;市场发育不足,行业竞争加剧;资源环境恶化,低碳锁定障碍;顶层设计不足,合作机制缺失。基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应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体育产业错位发展;培育消费市场,推动体育产业创新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体育产业低碳发展;完善合作机制,推动体育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云〓峰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2):61-6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产业从无到有一路发展,在成为受国家重视的重要产业的今天,相比国际体育产业发达国家,我们仍然处于明显的劣势,即便是国内的中、高端体育消费市场也几乎被国外大品牌企业占据大半,更不用说我们的企业走出国门了。然而我们的体育产业依然有着潜在的核心竞争力,为了将这种竞争力变成现实的力量,我们必须积极营造成熟、规范的体育消费市场;积极发挥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的优势;积极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6.
朱菊芳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5):71-79
从国家和地方政策可以发现,体育产业集聚已成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趋势。 然而体育产业集群作为一个复杂的网络主体,其发展与政府固然分不开,其内部组织结构、关系网络的优化才是集群优化的重点。研究创新构建了“网络特征—主体能力—企业绩效”理论模型,客观地揭示了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定量地证明了各变量间的相互作用。统计结果显示:体育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和网络关系对企业主体有直接的积极影响。体育企业的主体在网络规模与企业绩效、关系实力和企业绩效、关系质量和企业绩效之间具有明显的中介效应,在网络密度与企业绩效、网络开放性和企业绩效之间不具有中介效应。体育企业的主体获取和利用其他实体的资源并将其应用于生产过程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绩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最大。研究对政府和体育企业层面分别提出了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网络建设以及增进知识共享、提高网络质量等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发展效应及协同推进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以冬奥会进入“北京周期”后为契机,采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发展效应及协同推进策略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发展的效应明显,主要表现在北京市冰雪场馆建设数量明显增加、连续举办的国际冰雪赛事和国内冰雪赛事促进冰雪旅游发展的影响力明显提升、冰雪旅游融合效应显著;天津市冰雪旅游协同发展目标明确深耕细作释放新活力效果显著、冰雪旅游民生工程建设落实有声、“冰雪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带来红利;河北省在滑雪场和滑冰场数量逐年提升、以张家口为核心的冰雪旅游发展区位优势明显、生态冰雪旅游发展成效显著。据此提出构建京津冀冰雪体育产业链,促进京津冀冰雪旅游产业经济生态圈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为引领,构建多元化的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完善的京津冀生态冰雪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障体系的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发展效应的协同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8.
黄海燕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1):20-31+51
对"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依据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体育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发展战略前瞻。认为:"十三五"时期体育产业总体进展超过预期,主要目标和量化指标完成率较高;未来我国体育产业将处于发展模式"混杂"、体育服务业主导、产业融合深入、主场效应突出、治理体系完善、消费需求爆发性增长等发展阶段,同时也面临国际外部环境不稳定、新旧产品服务迭代、社会人口结构变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等诸多挑战。从构建产业双循环格局、推动智能体育和数字体育发展、提升竞赛表演业能级、发展户外运动产业、促进产业融合、打造消费新空间和新场景等方面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进行前瞻。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人才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及建设体育强国的宏观背景下,基于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以供需平衡机制为中心,探究体育产业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认为:1)供需失衡:体育产业数字化人才供给量少质低,无法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2)模式固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传统,缺乏对体育产业数字化人才的针对性培养;3)缺乏保障:体育人才流动配置不足;4)机制缺陷:人才评价机制存在缺陷,限制了对优秀人才发掘。结论:建立体育产业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从政府、市场、企业、学校四个维度联合参与人才培养:1)加强政府对人才的保障;2)贯通市场人才流动配置;3)融入企业人才培养管理;4)创新专业人才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