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397篇
科学研究   60篇
体育   82篇
综合类   74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1.
以"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渭北煤化工园区厂外供水净化工程"项目中的"HPS澄清池"的结构形式优化为背景,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en分别建立原方案和优化后方案HPS澄清池的结构模型,结合澄清池特殊的工艺要求和其结构所受荷载情况,分析比较两种模型静力和动力特征,总结在静力、动力作用下结构的受力特性、应力和变形的分布规律,为该工程结构计算与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12.
介绍J2EE架构如何与Apache Http Server相结合,解决分布式的企业级应用系统上如何进行静态页面的读取与生成,以及巧借SVN让集群中的服务器进行同步数据。这样,用户即可以直接通过Apache Http Server访问静态页面,减少与数据库的连接和读取次数,转移原来应用系统上的部份负载能力,提高用户的访问速度。  相似文献   
613.
该文通过对诗与画的动态美和静态美的比较,结合中国古代诗词的实际,说明“化关为媚”的动态描写,是中国古代诗词作者终身追求的、最高的艺术目标。这里总结出古代诗词作者“化美为媚”的八种艺术手段,并结合古诗词实际,逐一予以论证说明。  相似文献   
614.
摘要:研究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对于我国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DEA的BCC模型和视窗分析方法,以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规模以上企业在“十二五”期间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研究,以期为“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提出合理性建议。研究发现,我国十二五期间地区企业科技创新总体效率均值较高,但是存在部分地区效率低和众多地区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情况;研究还发现全国以及东部、西部的地区企业科技创新效率均呈现先增后减的发展趋势,而中部地区呈现相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15.
2008年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中的生态性条款,经历了动态的历史发展,正在形成其自身的静态结构,并很可能将要有更广泛和更深化的进步。本文从动静态两个角度评析生态性条款,论证其对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作用,探讨其目前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16.
一例静力压桩挤土效应的观测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鹿群  龚晓南  马明  王建良 《科技通报》2007,23(2):232-237
通过对一例静压沉桩过程中桩周土体位移的观测,详细分析了桩周土体位移的分布情况及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并与他人的观测结果作了比较,首次指出研究静压桩挤土效应需要考虑压桩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617.
专利是一种具有高不确定性的无形资产,而收益净现值等传统的评估方法都难以有效地处理专利价值的高不确定性。提出了专利初始静态价值的概念,并将实物期权理论应用于专利价值的评估。将专利具体划分为可交易、不可交易、完全不可交易三种类型,利用随机微分方程推导出专利初始静态价值评估的一般形式——不可交易专利初始静态价值的实物期权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618.
以浙江温州某铁路框架桥软土地基处理为例,介绍静压桩的优缺点、施工工序、质量控制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19.
目的:探讨静态拉伸、动态拉伸对运动表现的急性效应和机制,明确最佳拉伸时间(量)与强度,为制定赛前或训练前的准备活动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9年间被CNKI、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Elsevier、PubMed、EBSCO体育运动全文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赛前或训练前静态、动态肌肉拉伸产生的力量、速度、柔韧等急性效应。结果:静态、动态两种拉伸方式均能有效提升肌肉柔韧性;≤30 s低强度的静态拉伸不会对力量以及速度性能造成实质性影响,但可能会对跳跃性能产生负面影响;5—7 min快速高频率的动态拉伸不会影响力量性能并且有可能提升跳跃性能;静态拉伸后进行专项热身能够提升运动表现。结论:短时间低强度的静态拉伸可能不会影响力量、速度性能;适时快速的动态拉伸在不产生肌肉疲劳的情况下有助于提升运动表现;训练课的准备部分可以适度使用静态拉伸,但应谨慎在静态拉伸后直接进行跳跃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