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760篇
科学研究   10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18篇
综合类   74篇
信息传播   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癌基因与癌症的基因治疗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治疗是指基因导入人体用于治疗人类疾病.本文从基因水平阐述了癌症发病机制,基因治疗的理论和技术背景及基因治疗癌症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2.
目的为探索RA生物治疗的新途径,以及进一步认识RA的发病机制方法:近交系SD大鼠以完全弗氏佐剂致炎形成佐剂关节炎(adjuvantarthritis,AA).分离AA大鼠淋巴细胞,经培养扩增后,采用已建立的肿瘤疫苗专利技术制成LAK疫苗.实验动物分别于腋下注射LAK细胞疫苗,每周一次共2次.治疗前后分别采血测定WBC和RBC并作比较分析结果经LAK细胞疫苗免疫后,实验动物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较治疗前显著减少(23.75±9.36对10.82±6,38,p<0.01).同时实验动物组的贫血状况明显好转,RBC数量明显增加(6.40±1.67对9.24±2.21,P<0.05)结论LAK细胞疫苗可降低佐剂关节炎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数目并改善其贫血状态,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可能是一种有用的手段,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3.
随着基因治疗在各种遗传病和癌症等病症中的不断探索和应用,基因治疗HW-1感染的机理和手段也正逐步进入临床试验。本文仅就这一研究方面的有关问题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4.
基因兴奋剂的检测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磊  康琰琰 《体育科技》2010,31(1):48-49,58
兴奋剂是指因违反体育道德和医学道德而被国际体育组织禁用的药物和方法,兴奋剂的使用多年来一直在困扰着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近几年,在高水平的药检及严厉的处罚下,反兴奋剂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的出现,预计在未来基因兴奋剂将成为兴奋剂发展的主流,由于基因兴奋剂的隐蔽性和检测的困难性使其成为兴奋剂检测的一项新挑战。从基因兴奋剂的概念、基因治疗与基因兴奋剂的联系、基因兴奋剂的危害及国内外的最新检测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为有力打击基因兴奋剂的滥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5.
文章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选材和训练环节应用基因技术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对与选材有关的有氧能力、速度等运动能力相关基因研究及训练过程中训练效果与基因表达、运动员营养、运动损伤的基因治疗、基因兴奋剂等相关基因研究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现阶段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对将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结论认为:基因技术应用于体育科研是体育发展新的动力和必然选择,完善研究的整体思路,建立健全运动能力最关键生理决定因子筛选的理论系统是基因技术服务于体育事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6.
本文推导了改进的余弦形超声变幅杆的频率方程、各参数的计算公式,并与其它类型的变幅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此类变幅杆具有和指数形变幅杆相同的放大系数和频率方程,也适合于作为单一的变幅杆使用;并且其输入阻抗的表达式比指数形、圆锥形、悬链线形的都要简捷;在面积系数不太大的情况下,其形状因数比指数形、圆锥形、悬链线形的大得多。  相似文献   
157.
新药研发是医药创新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新一轮生命科技革命和生物经济变革的核心领域,对引领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发展、提升人民健康福祉具有战略意义。当前,前沿技术不断革新、学科跨域融合、数字深度赋能驱动新药研发领域创新日趋活跃,国内外创新性小分子药物、抗体药物、免疫细胞治疗、基因治疗与核酸药物等密集获批上市,为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提供更多选择。文章深入分析新药研发领域发展趋势、全球新药批准情况,以及我国新药研发发展现状与态势,提出发展启示与建议,以期为新药研发领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8.
Synthetic lethality was proposed nearly a century ago by geneticists and recently applied to develop precision anti-cancer therapies. To exploit the synthetic lethality concept in the design of chemical anti-cancer agents, we developed a bio-orthogonally catalyzed lethality (BCL) strategy to generate targeting anti-tumor metallodrugs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Metallodrug Ru-rhein was generated from two non-toxic species Ru-N3 and rhein-alkyne via exclusive endogenous copper-catalyzed azide alkyne cycloaddition (CuAAC) reaction without the need of an external copper catalyst. The non-toxic species Ru-arene complex Ru-N3 and rhein-alkyne were designed to perform this strategy, and the mitochondrial targeting product Ru-rhein was generated in high yield (>83%) and showed high anti-tumor efficacy in vitro. This BCL strategy achieved a remarkable tumor suppression effect on the tumor-bearing mice models. It is interesting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metal-arene complexes with rhein via CuAAC reaction could transform two non-toxic species into a targeting anti-cancer metallodrug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while the product Ru-rhein was non-toxic towards normal cells. This is the first example that exclusive endogenous copper was used to generate metal-based anti-cancer drugs for cancer treatment. The anti-cancer mechanism of Ru-rhein was studied and autophagy was induced by increase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mitochondrial damage. The generality of this BCL strategy was also studied and it could be extended to other metal complexes such as Os-arene and Ir-arene complexe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for cancer treatment, this work presented a new approach to generating targeting metallodrugs in vivo via the BCL strategy from non-toxic species in metal-based chemotherapy.  相似文献   
159.
借助超声波的分散、辅助引发作用,以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以过硫酸钾(K2S2O8)为引发剂,无氮气保护下,采用超声波细胞粉碎法制备了聚丙烯酸/丙烯酰胺(P(AA-AM))高吸水性树脂。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树脂吸水性能最优的反应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重点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等对树脂吸水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树脂的结构与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超声条件下,可在较短的反应时间内合成高吸水性树脂。最佳工艺条件是AA中和度为70%,T=50℃,n(AM)∶n(AA)=0.3,m(NMBA)∶m(AA+AM)=0.05%,m(K2S2O8)∶m(AA+AM)=0.2%,吸水倍率最高为398.172 g/g。三维网状结构的存在是树脂高吸水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0.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分析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在高校图书馆实行阅读疗法的可行性,并结合图书馆服务形式,提出了开展阅读疗法服务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