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8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六朝文论是对儒家诗学的反驳,内容上强调抒情性,形式上推崇审美性,具缘情绮靡的诗美性质。日本歌风在对六朝文论的受容中,生成唯情与唯美两个具有浓厚日本民族特色的审美风尚。其中,唯情以强调恋情和季感为表征,而唯美以建设音韵和辞采为追求,从而形成古典和歌崇尚风花雪月的浮艳绮丽之风。和魂汉才是日本文化的受容精神,坚持和魂,扬弃汉才,成就了日本和歌的民族性与独特性,使其歌风既异质于儒家诗学,又异态于六朝文论。  相似文献   
52.
"丝竹更相和"的含义是:笙、笛、篪、节、筑、琴、瑟、筝和琵琶共九种管弦乐器中的某几种更替着进行相和伴奏,在这种更替伴奏中,既有丝乐器的演奏,也有竹乐器的演奏,另外还有丝乐器和竹乐器的合奏。  相似文献   
53.
"相和歌"的称名到刘宋时期才出现,是特指魏晋时期"丝竹更相和"的"十三曲"清商曲.清商三调是在相和歌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其音乐渊源与相和歌一样,皆出于清商曲.其歌辞语面形态上"行"和"解"的出现是其表演形态中"歌弦"、"送歌弦"等辞乐配合演唱部分的出现、"调"在演唱中得以进一步强化的产物.魏晋时期清商乐从相和歌到清商三调的发展,清晰地展示了魏晋娱乐音乐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54.
樱花略考     
樱花国别之辩 众所周知,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樱花在日本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奈良时代(710~794年),说到花,是指梅花,但到了平安时代(794~1192年),樱花成了主角,咏樱花的诗词歌赋比咏梅花的要多5倍。日本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集》(成书时日本还没有文字,全部诗歌都是借用汉字即万叶假名记录下来的)中,就有170多首吟咏樱花的名诗。  相似文献   
55.
文章从形、音、义、训四个方面对现代日语中存在的大量汉语词汇作了新的探索,针对当前日语发音启蒙教学中, 为人们所熟知,却又容易产生歧义的部分定义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56.
《和汉朗咏集》将汉诗与和歌并列编集的双语体例在中外文学关系史上罕见其偶。其中浓郁的汉文学特色与鲜明的日本文化性格奇妙组合一体。该书既显示了古代中国文学的跨文化魅力.也表征了古代日本文学的双重传统。自古以来被日本学界视为珍贵经典的该书理应进入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57.
王介 《华夏文化》2005,(4):37-37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初读此诗,虽全诗未见一怨字,浑身上下却为一缕悠长的幽怨所绕。《玉阶怨》是一古题材,属于《相和歌·楚调曲》,是专写宫女幽思哀怨之乐曲。李太白此诗虽写怨情,但却是高度的含蓄蕴藉,全诗处处写怨,而从诗作字面上却无半点幽怨之迹可寻。“玉阶”生出了“白露”,凸显夜之深,也暗示主人公伫立时间之久。同时,“玉阶”点明了场所的不一般,也暗示出主人公身份的不同寻常。当白露浸湿了“罗袜”,夜之深、露水之重、伫立之长久则更是可想而知了。在这里主人公出现了,但作者却没有直接去写人而只写…  相似文献   
58.
日本和歌与词在总体艺术风貌上十分接近。从二者意象的内容与表达方式、意象的审美特征、意象的容量与结构三个方面展开对比,辅之具体的作品分析,可以见出和歌与词诸多相近的艺术追求,也有微妙的文学传统的差异。  相似文献   
59.
明治随笔作家、诗人涩川玄耳来到山东,登上泰山,写下了《岱崂杂记》和《在山东歌集》,回到日本后,于大正年间陆续出版.在写山东生活的和歌集里,有一组题为“泰山”的和歌,以一个外国人的目光,记录了当时泰山的民俗、信仰,还有乞丐、村姑、牧童等的生活,透露出浓厚的日本特色文化,比如把碧霞元君和富士木花开耶姬、弁才天女联系起来.除了赞美泰山奇丽的景观,还表达了沉重的历史兴亡之感.与我国清代泰山诗歌比较,可以看出其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60.
众所周知,七夕故事是由中国传到日本并在日本得到变化发展。日本从630年开始先后十几次派遣遣唐使到中国,直到894年废除遣唐使,在吸收借鉴唐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了不同于中国文化的日本自己的文化。其中之一就是《万叶集》。在八世纪后半天平年间编撰的《万叶集》是日本文学史上最早的和歌总集,其中牛女传说为主题的和歌达到133首,其中一半左右是民间无名氏的作品。文中抽出典型的作品来说明,万叶集和歌除了动作之外,还通过语言来表达感情或者通过他人转达感情。究其原因,其中两个主要原因是两国的婚姻制度以及文化传统不同导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