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1篇
教育   193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31.
人教社2007年版《历史》必修③第六单元引言说“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根据各自所处时代的特点.以及革命、建设的需要.分别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其中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分别定为毛泽东、邓小平。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232.
武圣强 《考试周刊》2009,(24):46-4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围绕三民主义展开了一场思想论战。本文对这场论战的两个阶段分别加以论述,并指出,这场论战属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内部问题。  相似文献   
233.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对三民主义的大力研究,站在抗日救亡现实斗争的高度上,根据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发展史和孙中山以后三民主义的认识史,构筑起了富有特色的认识体系,这一研究及其成果在中国思想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也为后人树立了如何正确对待历史伟人及其理论遗产的典范。  相似文献   
234.
《档案与史学》2007,(1):3-3
1月1日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95周年纪念日 孙中山(1866—1925),广东中山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等资产阶级革命纲领。1911年底辛亥革命成功,12月29日,孙中山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相似文献   
235.
夏东 《培训与研究》2009,26(5):71-72,89
孙中山戎马一生,为实现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奋斗了几十年,革命虽未取得彻底胜利,但其一生的革命经验,特别是三民主义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其对毛泽东的思想影响较大,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做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236.
结合统编教材,讲授"中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专题,需要抓住新文化及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间的关系、胡适自由主义和孙中山三民主义为什么没有成为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历史选择的原因等几个问题,从历史与文化结合的角度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237.
革命先驱孙中山在20世纪初最先提出"振兴中华"复兴民族大业之语,旋即成为引领中国前进的航标。在追寻"中国梦"的同时,孙中山通过革命斗争,提出"三民主义"伟大构想,成为近代引领中华民族复兴第一人。  相似文献   
238.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学校意识形态教育主要走三条路径:以"三民主义教育"为宗旨,以道德教育为辅助,以课程体系为载体。从宗旨的确立到实施,需要进行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39.
正100多年来,中国小学数学课程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独立言说、自主行进,走过了曲折的历程。历史给人以经验,给人以教训,给人以启迪。这里试图通过对小学数学课程的百年沉浮、百年兴替、百年演变的理性审视,鉴察其史实,寻觅其逻辑,以期梳理过去,明晰走向。一、教育宗旨(教育方针)的变迁我国教育宗旨的变迁,经历了清末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民国初期的"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  相似文献   
240.
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是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最早形态。联俄 ,走社会主义道路 ;联共 ,干社会主义事业 ;扶助农工 ,唤醒社会主义的力量。三大政策导致了孙中山革命实践与理论的三大转折 :把学习榜样从西方资本主义转向了东方的苏俄社会主义 ;把革命联合力量由大军阀、大资本家转向了中国共产党 ;把革命基本动力由资产阶级转向了工农民众。三大根本性转变使得孙中山的社会主义由主观变成现实。中国的具体国情与发展阶段的历史定位是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民生主义成为现实的客观基础与理论依据。只有从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民生主义的时代特征与中国特点去理解与认识其社会主义 ,对孙中山晚年的评价才可能是客观和公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