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篇
教育   90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编者按: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流淌成奔腾不息的文学之河,一大拨文词皆美的不朽之作如熠熠星辰,照亮历史的天空,从思无邪的《诗经》,到继承了楚辞汉赋音韵与文采之长的唐诗宋词,再到既受西学东渐之影响,又承袭了汉语之美的白话文。它们哺育了喝着其乳汁长大的华夏儿女,让人止不住感叹,能够生长于这片思想丰饶的土地,何其有幸。因为篇幅有限,本期我们只能撷取其中的点滴佳作,和已在文学领域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的名家以及渴望汲取其营养  相似文献   
82.
为什么要探讨当代中国文人画的不朽魅力和华丽转身?因为一段时间来人们对文人画的认识存在着隔膜甚至偏差,进而影响了中国画艺术的发展和审美欣赏。类似"当代中国文人画已不多,能够坚守传统文人精神的中国文人画更是乏善可陈"、"中国文人画时代在20世纪已经终结了"的说法甚嚣尘上。这种现象应该说是对当代文人画的不朽魅力与华丽转身缺乏了解的一种偏见。其实,中国文人画精神不仅悄然延续着,而且颇具时代特色,只是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而已。  相似文献   
83.
毛懋 《华章》2013,(19)
汉语言是历史上最古老的语言文字,同时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语言文字之一。汉语言文字,是汉语和文字相结合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它是由汉语和文字的特点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语言文化。汉语言文学的特性以及中国文学的风格,汉语言文字以其独特的结构和意义,揭示了汉语言文字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相似文献   
84.
不朽的失眠》是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一篇颇具韵味的小说,首次入选初中语文实验修订课本,编排为小说单元第五篇。在此文之前的第三单元里,学生已经学过《〈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一文,所以对诗的意思与意境的理解应该都不成问题,故本课的教学重点并非在此;倒是它与前四篇小说有着如此迥异的风貌,不能不引起我们极大的兴趣。与此同时,“自读篇目”的定位又使得我们更加可以放开手脚,少一些解释与分析,多一点品味与意会,怀着审美的心态与学生共同欣赏它。也许这种读法与此文的“气质”会更加吻合。鉴于此,拟定本课教学计划如下:【学习方式】自…  相似文献   
85.
什么是灵魂,究竟有没有灵魂,灵魂的存在和活动方式是什么,从泰勒斯到亚里士多德,古希腊贤哲关于灵魂的论述深刻影响了西方人的精神世界。按他们所关注的侧重点及其认知水平的不同,可相应地将古希腊关于灵魂问题的探讨划分为自然灵魂?伦理灵魂和神学灵魂这样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起初,灵魂被泰勒斯用来解释自然界的生成变化;到了阿那克萨戈拉或至少苏格拉底那里,灵魂则主要用于阐释人性的善恶,对自然的解释已退居次要地位;后来普罗提诺则直截了当地把灵魂当作具有神学意义的太一之派生物。自然→人→神,是古希腊灵魂概念之流变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6.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因为坚守艺术的独立性而凸显。他执著于民族国家的复兴理想,而艺术则是承载与成就他理想的武器与工具。沈从文对艺术有着严肃的社会目的与个人目的,这种艺术创造的目的性就是沈从文艺术工具理性的体现。沈从文使艺术的工具性与审美性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87.
王符《潜夫论》有着明确的著述动机,不是随意撰写而成。根据王符所处时代及其生平事迹,再结合《潜夫论》所体现的具体内容,可以考知王符的著述动机主要表现在寻求匡救时弊的出路、纾解心中之愤懑和立言以追求不朽这三个方面。这既是对前代文人著述传统的继承,又是王符个性品格的独特体现。  相似文献   
88.
中国月亮文化有其深刻、厚实的思想渊源,远古自然崇拜是月亮文化历史源流中最早的表现形式,春秋之后的道家哲学所主张的阴柔之道是中国月亮文化最为深刻的哲学根源,唐以后兴起的禅宗又赋予月亮文化新的思想内涵,加之人类永恒追求的生的不朽,共同形成了中国月亮文化深刻的哲学根基。  相似文献   
89.
曹丕“不朽论”所思所言的核心问题,是面临必死的预期,赋家创作对必死命运的拯救而言有何价值。曹丕就此问题展开了他关于必死和永生的价值之思,以及赋文写作何以是对赋家必死命运的审美救赎的思考。曹丕同时探讨了不朽对于赋家而言的有效性问题,他将赋文话语阐释为由人类社会公共话语和作者一己私语共构的复调性文学话语。曹丕的文“不朽论”开启了赋的死亡美学思想之路,促进了赋的死亡主题在创作实践活动中的丰富与深化。  相似文献   
90.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章的"不朽说",是中国文论史上的历史性突破,标志着魏晋进入了"文学的自觉时代"."不朽说"在确立文学独立、崇高地位和超越儒家传统的"三不朽"思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不朽说"的产生则主要应归因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儒家意识形态的解构和作者独特的个体特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