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教育   66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本文通过剖析中法战争中的主体,阐明客家人的素质是中国在军事上战胜法国侵略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2.
潘鼎新略论     
潘鼎新清道光年间举人,为报父仇创办三河团练,投李鸿章后成为准军四大主功之一的鼎字营统帅,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官至巡抚。谅山抗法战役中因请廷态度不明造成指挥不力而遭绩,革职回籍。  相似文献   
43.
中法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在胜利的条件下与外国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战争.从战争整个过程来看,双方打打停停、停停打打,战争中有和谈、和谈中有战争.从战争的结局来看,中国在取得战争连战连捷、节节胜利的情况下停战,与法国签订条约,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之所以是这样的一种场面和结局,纠其原因是由中法双方的战略指导思想决定的.尤其是中国清廷方面的战略指导思想,耐人寻味,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44.
李浩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5):108-125+128
在“通中外,达新知”的语境中,报刊对清季外交活动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晚清外交官员的代表人物,曾纪泽在中法战争前夕,以欧洲报刊为线索,管窥法国政府,以打探情报。在这个过程中,曾纪泽探知法国权力结构,新闻界、公众与政府之间互相制约。借助这一特性,曾纪泽拉拢《泰晤士报》,开展了一场以舆论外交为特性的公共外交活动。这也是晚清驻外公使发动的最早公共外交活动之一。曾纪泽以“公开秘闻”为策略,与《泰晤士报》等欧洲报刊达成利益交换,并积极与欧洲报人互动,为清政府在中法冲突中赢得舆论支持。曾纪泽所形成的以“舆论权力观”为代表的舆论观,是晚清外交官员对舆论的最早归纳和认知之一,对清政府后续外交活动的开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清朝为了维护对越南的宗主国地位,也是为了西南边疆地区的国防安全,政府里面分化出来的主战派想利用刘永福担任越官的事实,阻止法国向越北扩张。于是,他们对刘永福进行了暗中的援助并且策划收复河内。另外,在中法两国的和平谈判中,主战派还揭露了法国人剪除刘永福,踢掉绊脚石的阴谋,谏议清廷不要自毁长城。虽然主战派对刘永福抗法活动的信任有一定的限度,但是他们的联系加强了,为以后的联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6.
47.
刘永福是中法战争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在抗法战争中的历史地位不容动摇。虽然刘永福接受了越清政府的“册封”,但仍保持了农民起义军的英雄本色。而刘永福回国后,则把本来可以进行下去的抗法事业断送了,这则是由于他不折不扣的忠君思想造成的。  相似文献   
48.
翁同和在晚清政治生活中是位颇有影响的人物。在其43年的仕宦生涯中,为维护满清封建统治做出了不小贡献,尤其是在对待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变法维新运动上,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革新富国的精神。但他毕竟是一位封建旧式的官僚知识分子,其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在所难免,故而其以遭开缺而终止政治生涯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49.
在中国近代五次反对外侵的战争中,中法战争是中国唯一一次没有割地、赔款的战争,并且在军事胜利的情况下签订了《中法新约》。因此史学界对中法战争的结果是众说纷纭。文章试图从“博弈论”来分析清政府在战争中的外交策略,以说明清政府在镇南关胜利后,“乘胜即收”是正确的,但是却没有利用这一大好的机会为中国争得更大的权益,从这一点来说,是失败的。而清政府在外交谈判中没有利用武力威慑,缺乏抗战到底的决心,以及不注重对法殖民当局心理与信息的掌握,是使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0.
中法战争时期的对外交涉中,李鸿章先后主持了李宝谈判、李脱谈判、李福谈判、李伊谈判、李巴谈判,对战争的进程有重要影响。李鸿章在谈判中有过妥协,更有过抗争;其妥协多是在清政府授意下做出的。探讨李鸿章的对外交涉活动,以及李鸿章思想变化与朝廷态度变化的关系,对中法战争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