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6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司马迁的义利思想一方面继承了先秦儒家思想中合理的部分,如:“义以生利”,“好利恶害,君子小人之所同也”,先义后利;另一方面又扬弃其空疏之处而成一家之言,如:求利求富的人性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反时官营工商与民争利。提出具体的求利途径和原则等,从而构建起独具卓识远见的义利理论。  相似文献   
32.
社会的转型带来观念的变迁、义与利的对立在近代的江南地区表现得并不明显,在士子与商人身上体现更多的是二者的转合。传统义利观发生近代嬗变,士人不惜功名投身商贾,求逐利之欢;商人在谋利的同时投资公益,捐纳官爵,行尚义之实。这一转变在社会上产生的一个重要影响是引起了婚姻交往观念的变化,过去的门第观让位于近代的财力观,江南士、商义利观的近代妫变是社会流动性增强的产物,成为近代江南重要的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33.
程颢、程赜所创立的理学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其中以“理”为本体、为核心而建立的理学体系,“真知必行”、“知行相合”的知行观,“万物有对”、“动静相因”、“动静不离”“物极必反”的辩证法思想,“中庸之道”、“大中之道”的中道观,“理”与“欲”、“义”与“利”相互关系的理欲观、义利观。以食为本,轻赋宽役,使民有时,仁政德治,规过养德,读书明理,因材施教,去疑求新,贵在自得等思想观点,都是很有价值的思想,我们应当合理地去取,为建设现代文明服务。  相似文献   
34.
邓小平义利观思想,是在吸取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义利思想的合理内涵并参考我国建国后经济建设的利弊得失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义利观的发展,具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35.
义利观是道德价值观的核心和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道德建设必须深叩义利问题 ,并在确立正确的义利观上下功夫才能真正收到应有的成效。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王泽应教授撰著的《义利并重与义利统一———社会主义义利观研究》一书 (湖南人民出版社 2 0 0 0年 4月出版 )的问世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作了富有成效的研究 ,回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伦理价值观和如何树立社会主义伦理价值观的问题。该著在历史、理论和现实三维结合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结构合理、逻辑严密的社会主义义利观的研究体系。作者在书中详尽地…  相似文献   
36.
市场经济是一种益损经济,一方面它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能最大化地发挥资源效用;另一方面它又是以追求最大物质利益为直接动力的经济,在市场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会诱发和助长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行为,但市场经济发展的本身,就呼唤着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明;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民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所以,市场经济和精神明是统一的。统一的基础就是确立新型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相似文献   
37.
论先秦儒家的“义利观”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义利观为核心,系统考察了先秦儒家义利观的思想内涵及其逻辑发展过程,先秦儒家从孔子到盂子再到荀子,围绕着道义原则与功利原则、群体发展与个体存在,理性要求与感性欲望等问题展开激烈的论争,在总体上形成了一个注重道义原则、注重群体发展、重视理性要求的传统,先秦儒家的义利观既有其理论贡献,也有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缺失。客观地评价先秦儒家的义利观,从传统资源中汲取养分,对于我国现代社会转型过程的价值转换和价值体系重建有着极为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8.
孟子将“义”与“利”这两个伦理概念统归在以性善论为释义背景的仁政思想之下,形成了先秦儒学理性化、现世化的义利观。以“义”统“利”、“义”“利”相兼的义利观既是对儒学理想主义社会模式的继承,也是战略时代儒学走向现实的一个表现。它将个体的否定性纳入总体化的德性伦理中,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群体权力的外在意义,为“仁”的实现找到了内在的伦理依据。  相似文献   
39.
传统义利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义利观以好义欲利、人之两有、以义为先、见利思义为基本内容,这一优秀传统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有积极意义。义利并举、以义促利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终目的一致:义居首位,以义制利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本质要求;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鼓励劳动致富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40.
作为中国伦理思想史基本范畴的义利观,古往今来一直成为人们所探讨的重大问题。而围绕义(道义)与利(功利)的关系所展开的争论,从先秦起便已开始,而且一直延续至今。笔者认为,中国古代传统的义利观就其理论内核来说是健康的、积极的,它不仅为形成中国古代诸多的传统美德指明了大体的思想轮廓,而且也成为中华民族职业道德建设的文化资源。一、义利兼顾,义大于利的传统义利观是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调至少在中国的西周时期,某些敏感的士大夫已经察觉到少数当权者“专利”的危害,他们主张“导利而布之上下”,就是让各种人都能得到一定的利益和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