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6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教育   6905篇
科学研究   1052篇
各国文化   81篇
体育   188篇
综合类   416篇
文化理论   99篇
信息传播   761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301篇
  2014年   637篇
  2013年   561篇
  2012年   697篇
  2011年   810篇
  2010年   735篇
  2009年   723篇
  2008年   854篇
  2007年   662篇
  2006年   465篇
  2005年   442篇
  2004年   392篇
  2003年   308篇
  2002年   310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对多年泰山极顶的雨淞、雾淞出现日数进行统计并分析形成的原因,为探索景观出现的规律提供了主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2.
濮端华 《视听界》2002,(2):42-42
杨澜在凤凰卫视成功制作了《杨澜工作室》,如今,中断一年后重新开播的《杨澜工作室》已隶属阳光卫视。尽管《杨澜工作室》中途停播近一年,但其节目制作理念却是一脉相承的。本文拟从人性的角度对此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3.
注入人文关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文主义是以人为本位的世界观,集中体现为对人本身的关注、尊重和重视,它着眼于生命关怀、着眼于人性,注重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的意义尤其是人的心灵、精神和情感。人既是社会的主体、历史的主体,又是自身存在的价值主体,人不同于一般的“物”,它的根本是“内在”而非“外在”,文明建设的根本是精神。人文精神倡导把情感看作人的基本存在方式,社会要关注人的精神状态和内在需求,避免人的异化。新闻报道要进入真正的人文视野,需要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地渗透人文关怀:不仅应从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角度、从物质的层面上体现…  相似文献   
34.
陈鹤琴提出的儿童的天性是第一位的、活教育等一系列儿童教育理念,是他对中国幼稚教育的一大贡献。他提出儿童教育应当以儿童的发展作为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其儿童观实际上是社会和个人本位教育传统的调和。  相似文献   
35.
王建成 《记者摇篮》2005,(10):i0001-i0001
今天,在读图时代。媒体“老总”们越来越重视图片的作用,他们纷纷拿起相机,拍下许多精彩的瞬间。本刊特为您开辟“精彩瞬间”专栏,通过您手中的相机。用您的新闻敏感和独特的视角,把世间美好的事物记录下来。我们竭诚期待您的赐稿。营口广播电视报总编辑王建成同志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本期刊载的是他多年来对碱蓬草的追踪摄影,从一幅幅照片看,足见其心也诚。其艺也高,  相似文献   
36.
在建设网络音频新阵地的过程中,地方媒体应发挥在地性优势,深入洞察用户的场景需求,通过高质量的议程设置,激活用户参与公共事务和公共话题的兴趣,在深度融合传播中塑造城市声音景观生态,发挥主流媒体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社会记录>是一个先行者,它平等地观察不同价值观,冷静地记录新闻中复杂的人性,努力践行着解释性报道的原则.  相似文献   
38.
在中国新闻史上,汶川大地震报道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当灾难发生后,中国媒体迅速反应,记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展开了一场全天候、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连续报道,大大提高了中国媒体在全世界的公信力,也充分展示了中国新闻工作者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39.
这是一本志愿者创作在余震中的书。本书把你带回到救灾的现场,在那里,灾区群众和全国军民化大悲为大爱,互助互救,其间涌现的人性光辉感动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40.
李阳 《编辑之友》2006,(2):28-31
有效激励是出版企业建设和谐团队、保持永久活力的关键,然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却成了出版企业在转型期面临的普遍难题,激励乏力甚至激励失灵越来越困扰着众多的出版经营者和管理者.原因在哪里?笔者认为,出版业传统激励机制忽视了以人为本,这是其致命缺陷.对人的本质缺乏全面的把握,对人的需要和人性特征缺乏具体的研究,在选择激励方式和手段时,时而把人当做"动物"对待,片面地实行物质刺激,时而又撇开人的物质需要,简单地搞精神激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