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76篇
科学研究   42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101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对话教学正成为当代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新的教学精神,它极大地拓宽了我们语文教学的思维视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开放、多元、立体的三重对话。特级教师李吉林、支玉恒,在新课标颁布前,一直在实践和引领着这种对话,把通过对话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根本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52.
1.“地球”——谁见过地球?(支老师的这一问题看似问法显拙,却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让学生明白地球在我们的脚下,和我们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3.
《文博》2009年第5期,梁小平撰文《王猛煤精组印鉴析》,文章称,在华山王猛台附近发现一件煤精组印,“极有可能为东晋十六国时前秦丞相王猛之印.”并将印文释作:“臣猛、王猛、王猛白笺、王猛言事、王猛白事”等.然而,“梁文”所释的“王”字,在该印中出现过四次,篆法如出一辙,其篆文显然不是“王”字,而是“玉”之古文篆法.“玉”字作姓氏时,楷书作“玊”,读sù,在东汉时已有此姓.  相似文献   
154.
郑路 《华章》2012,(29)
本文从“金声玉振”的语源出发,通过研究该词在文献中的使用情况以及分析金、玉发声的主要特征,对“金声玉振”的构成理据及其所包蕴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5.
数字密码     
.一.今天是一个不一样的周末,景山中学和立翔中学将进行一场推理比赛,代表景山中学出战的是“玉玲珑”推理社,而代表立翔中学应战的是“铁三角”推理社。这次的比赛项目是捉迷藏,比赛地点在龙浩中学。虽然是周末,操场上却有不少同学前来观战。参加比赛的6个人已经就位。“玉玲珑”的社长张天译和队员魏曼、宁浩表情严肃。“铁三角”的社长吴刚和队员郑心语、林涛在草地上走来走去。现场的气氛很是紧张。一个女孩子快步向6人走来,众人围了上去。女孩子把一张字条展示给大家,字条上只写了5个数字:10616。女孩子说道:“我叫刘晴,龙浩中学推理社的  相似文献   
156.
《老年教育》2014,(2):60-60
主料:玉子豆腐1条,鸡蛋1个,生粉少许。  相似文献   
157.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集《漱玉集》历来颇受关注。集子由词、诗歌和文章组成,通过分析集中的异体字,可了解一些字的发展变化规律,有利于探讨异体字的形体差异及其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58.
《玉篇》是我国第一部楷书字典,卷首的《序言》可反映作者的编纂目的.文章从《玉篇》首创“编者按语”、创立“异部同文”的互见法、开创中国辞书设立附录的先河等几个方面的贡献,来论述其编辑思想及留给后世工具书的编纂经验.  相似文献   
159.
玉门关正是通过商朝昆仑玉的传入中原而得名。中国玉文化是从商朝时的昆仑玉传说开始的,古神话提到黄帝住在昆仑山上,用玉养生,可见其风俗源远流长。而在河南安阳的商代都城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最古老的昆仑玉。殷墟的羑里也正是周文王演绎八卦处,玉就被载入中国第一经典——《周易》。远在敦煌丝绸之路以前,就有一条玉石之路。  相似文献   
160.
《随园诗话》是一部充满辩证思想的诗歌理论批评著作,它在标举真情、个性、诗才等性灵说的同时,亦关注学问、仿古、人巧等一系列诗学问题,并表达了深刻的见解,集中体现了袁枚辩证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