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2篇
教育   437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是中国文学在德国的最主要译者之一高立希(Ulrich Kautz)先生在2014年4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主办的"镜中之镜:中国当代文学及其译介研讨会"上的发言稿。在这个发言中,高立希先生基于他翻译中国现当代小说的三十年经验回答了如下问题:怎样把中国当代文学引入德国?翻译在这方面起着怎样的作用?具体而言,他探讨的话题包括:德国读者为什么要看中国小说?目前德国能买到哪些作家的德文译本?德国出版社在选择翻译中文书籍时,有什么限度和偏好?德国汉学家选择翻译对象的标准是什么?德国汉学家(包括高立希本人)在翻译中国小说时碰到的普遍困难是什么?高立希本人在翻译当代中国小说时采取了哪些策略?  相似文献   
22.
余华和村上春的作品,可以从无常观的角度来解读。中日两个当代作家传承了各自国家的文化传统,它们的代表作所表现的意趣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两者在表现东方式的无常观时,前者多着力在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后者侧重于在个人心灵本真上感悟生命的意义。前者的笔调冷峻有余,后者则更显轻灵。通过其表现无常观的异同,我们能进一步领略中日两位作家的创作艺术与各自传承的文学传统的异同。  相似文献   
23.
小说《许三观卖血记》简洁而干净,它是余华转型后叙事尝试的一个极致。许多叙事手法都是前所未有的,而其中运用得最为成功的就是重复叙事,其重复叙事不仅是小说结构的手段,也是构成细节的主要手法,并造就了作品一种无尽的意蕴:形式的审美和主题的深邃。本文拟从主题事件的重复,对白的重复以及细节的重复这三个角度来分析小说重复叙事外在的形式美中蕴含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24.
余华在《第七天》中采用的语言类型主要有短促对话式、荒诞式与表征式三类,不同的语言类型反映着不同的文化历史形态,体现出相异的叙述功能。急促对话式省略对话双方,将对话场景迅速呈现,营造出紧张的对话氛围;荒诞感的语言又分为诙谐调侃式与消解权威式两种,勾勒出面目可憎的当下现实;小说语言的节制性与冷淡性主要通过镜头感与色调感两种具有表征性的语言策略体现出来,表征式语言奠定了小说的语言基调。  相似文献   
25.
余华的小说中存在着大量的对苦难的描写,这些对苦难的描写并不是为了简单的要揭示苦难本身,而是要通过苦难来诠释生命的可贵。余华在他的作品《活着》中对苦难做了全面的呈现,体现出了余华的"生命意识",即:苦难是人类必须去承担的,但在苦难中我们应感受生命的可贵,从而倡导人们珍爱生命、珍惜幸福。  相似文献   
26.
刘琰 《语文知识》2012,(1):15-16
余华小说善于运用循环、偶然等手法,这些特点使余华的作品在中国当代小说史上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27.
余华小说欲望叙事中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华小说欲望叙事中的文化意蕴进行了阐述,在微观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欲望叙事文本对人性的揭示,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文化的反思。  相似文献   
28.
本文以余华对文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理解为基础分析了余华前期先锋小说和90年代转型后的小说,并探讨了它们形成的原因。最后指出了余华的文学史意义和地位。  相似文献   
29.
作为美国20世纪60年代实验小说的代表和中国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先锋,海勒和余华在长篇小说主题上显示了明显的差异性,但是后现代语境下的两位作家有一个共同的创作旨归,即都聚焦于现代人存在之“重”的生存状态。与传统作家相比,余华和海勒在凸现生存状态的价值取向上表现出颠覆传统的后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30.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余华早期小说之独特叙事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以大量"真实"的细节构建故事,推动情节发展。这些"真实"的细节形塑了故事情节的荒诞性,拉伸了故事的张力,深化了故事的内涵。这种细节的真实与情节的荒诞的对立,是余华早期小说最为鲜明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