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2篇
教育   437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余华注重刻画孤独,展示人生鬼态,揭示出人性的丑恶。但又充满了家园之恋、故土情结和对生命的哲理性思考。在揭示一定的宿命主题时,以抒情的笔调讴歌了生命的价值,用流水的意象表现对生命的终极关怀,那种关怀是热烈、饱满而又奔放的。  相似文献   
72.
余华在《活着》中描写了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死亡,平实地叙述了福贵的一生。看似残忍,但却传达出积极的生命,体现的是对生命的关怀。  相似文献   
73.
论鲁迅和余华小说的精神同构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鼻祖仍旧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坛。在直面人生、社会的价值问题和精神溯源的过程中,一代代的文人与鲁迅不期而遇了,新时期的余华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们的小说创作在认识论与价值观方面,在思想理念及深层的精神领域,在思维方式以及文学的表现方式等诸多方面都体现出惊人的同构性。  相似文献   
74.
作为美国当代元小说的杰出代表,威廉·加斯以其在元小说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在后现代派文坛独树一帜.作为中国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余华也和加斯一样,坚持小说自成一体.小说家需要写作技巧来表现小说中的虚构世界.他们都强调小说的虚构性、玩弄文字游戏、对历史或现实的情节进行戏仿.本文拟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对比分析他们各自的代表作品,即余华的<鲜血梅花>和加斯的<在中部地区的深处>,以探讨中美元小说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75.
余华小说的人的悲剧命运是通过暴力和死亡的主题揭示的。他通过对暴力的冷漠的、触目惊心的书写来展示人性的本能的暴力欲望,而且暗指了这是历史暴力的绵延,是现实层面的社会意识形态与权力结构中包含的隐形暴力。通过书写命运的残忍,苦难的无以复加,指证一种潜在的、强大的、难以抗拒的暴力形式。而他对暴力与苦难的书写最终都指涉着死亡,笔下的人物只是被本能的欲望裹挟着前行,被动地承受苦难与厄运,等待接受死亡的宿命的安排,死本来就是必然结局。  相似文献   
76.
余华是“先锋派”的代表作家,可是进入90 年代后,先锋派小说家已然抛弃了令读者大众颇感陌生的叙事技巧,而以一种更加踏实更加稳健的步伐前进着,即由技巧的展演变为了对历史的文化揭示,由疏远了受众转向亲近民众,由关注人的外在过程潜入对生命的内在命运的把握。因此,“先锋”并没有丧失,相反却以另一种更沉潜的姿态向前迈进,并取得了相当的创作成就  相似文献   
77.
78.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中透过一个个以“欲望“”暴力“”抛弃”为象征的具体事物的寓言式描写,创造了生命与死亡的整体性隐喻。选取小说中的意象,分析具体的文本,发现作者是将所有意象置于“呼喊”这一核心意象之下,以此传达出生命与死亡的抗争和对立,以及温和表面之下流动着的孤苦无应与恐惧无助。  相似文献   
79.
80.
高敏  范钦林 《现代语文》2009,(12):106-107
《兄弟》实际上是一部探讨人类存在境遇与存在价值的作品,其中对于世界荒诞、人生虚无的表现与察视,是它与存在主义的相合之处。但是作者不仅停留于对荒诞的表现,以靡靡之音敲响对世界的警钟。关于存在的价值探究与意义追寻,对人间温暖饱含深情的咏叹与固守,才是作者真正的用意所在,也是这部小说真正的深刻与出彩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