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9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27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Ximeng Autonomous County for Wa ethnic group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Yunnan Province and borders with Burma. Ximeng is also called Chenwa, meaning ““a place with gold““. Ximeng County is one of China‘s two autonomous counties of Wa ethnic group, 72% of whose population are Wa people.  相似文献   
22.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云南佤族剽牛仪式的体育价值。佤族剽牛仪式具有社会整合价值、维系民族特色文化传承的价值、健身与娱乐价值等。  相似文献   
23.
杨佳权 《云南教育》2014,(10):18-20
沧源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地处中缅边界中段,全县总人口18万人,其中佤族人口占85%左右,是中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县和佤族文化的发祥荟萃之地,也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  相似文献   
24.
语言距离视野下沧源佤族中学生第三语言学习倦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心理学及语言学关于倦怠的研究为理论基础,从语言距离视角对沧源佤族中学生第三语言学习倦怠进行探究,提出建设性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5.
这篇英汉对照的短文介绍了佤族特有的“贡象节”。这种节日有利于生态保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6.
以西盟佤族为着眼点,分析了佤族人口的分布及文化素质,指出了提高佤族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是降低贫穷、创造财富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强调重视佤族人力资源的开发,加快佤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当务之急和治本之急。  相似文献   
27.
魔巴制度是千百年来在佤族社会中形成的一种宗教文化现象,是存在于佤族文化中心区域并具有佤文化特质的一种宗教、文化和社会制度.在20世纪后期剧烈的社会变化中,魔巴制度不仅表现出极强的文化适应性,而且其宗教、政治、文化的核心作用依然得以保留.从某种意义上说,魔巴制度决定了佤族传统文化的命运.  相似文献   
28.
西盟佤族传统民族数学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盟地区佤族传统民族数学的构成主要在新厂、马散(莫窝),翁嘎科、力所(阿瓦来)等几个区域.生活在这些区域的西盟佤族的三个支系,传统民族数学还只是处于简单的记数和初级的算术加法、减法运算阶段,对几何知识的公理化推理积累比较少,在建筑、生产工具、服饰、手饰、餐具上所反映的几何知识,主要以对实体的再现为主.  相似文献   
29.
佤族文化是以“司岗里”文化和木鼓文化为主要载体的一种多元民族文化。从自然环境看,佤族主要生存环境为内陆山区,山是孕育佤族文化的母体;从人文环境看,云南悠久的葫芦种植历史,是佤族“司岗里”文化得以产生和形成的人文环境;从内部因素看,“司岗里”文化的产生是以佤族古老的生殖崇拜文化为基础而产生。由此,可以推断,佤族“司岗里”文化至少可以说是在新时器时代就产生了。由于佤族长期受到封建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双重统治,被迫过着漂泊不定、不断遁入山林的生活,这使得“司岗里”文化得以完整保留下来,基本上没有重大的或者根本性的变化。纵观“司岗里”文化与其他南方民族葫芦文化的关系问题,“司岗里”文化不仅仅是佤族一个民族的,而且也是我国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族、布朗族、德昂族等各民族共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30.
族群认同的历程,也是民族走向融合的历程.在中华民族繁衍的几千年中,族群认同和民族认同是一个既敏感而又沉重的话题.而少数民族的族群认同历程,往往以沉重的代价而得以实现.在整个民族认同的大背景下,着重以佤族的族群认同为蓝本,试图提出佤族的族群认同特有的差异性,为解决民族问题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方案,从而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