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9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27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佤族是云南的世居民族之一,佤族的节日丰富多彩,但节日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促使佤族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摒弃节日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传承和创新节日文化中的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42.
20世纪50年代,人民政府在沧源佤族地区创造性地采取了"直接过渡"的方式,这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东方民族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实际相结合的创举。实践证明,跨越式地"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可行的,也是成功的。然而要真正领会这一理论的精神实质,必须充分认识沧源佤族地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43.
佤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及外来文化对佤族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构建新的文化体系,让各种新的文化元素与佤族传统文化之间相互协调、融合,使佤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始终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系统中,形成稳定和良性循环的态势,是佤族固守民族文化阵地、传承民族文化精髓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44.
孙丽娜 《云南档案》2013,(10):25-27
佤族,我国西南地区的古老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前,沧源佤族仍然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社会发育程度低,生产力水平不高,人民生活极为困苦。新中国成立后,佤族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成为全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历经沧桑剧变,神秘的佤文化并没有完全被其他文化侵蚀,而是幸运地被保存下来并在社会发展中历久弥新。今年8月,笔者有幸跟随云南省档案馆口述历史小组赴沧源采访末代佤族王子肖子生,借此机会,向世人完整呈现不同年代佤族社会的发展变迁。  相似文献   
45.
沈修庆 《大观周刊》2013,(10):10-10
通过对云南佤族葫芦崇拜的考察与文化解读,可知佤族人类起源的葫芦神话主要是因为葫芦与佤族人民生活的息息相关而成为人们最密切、最熟悉的重要部分,并由于葫芦与母体外形的天然联系,使其成为佤族先民们的母体崇拜对象。  相似文献   
46.
火塘在云南少数民族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佤族崇拜火,火塘是佤族家庭的象征,起火神、祖神栖息来往之地。沧源佤族人家一般有三个火塘——“主火塘”、“客火塘”、“鬼火塘”,围绕着他们分工十分明确、功能独特的火塘,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火塘文化。佤族火塘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并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承载着许多浓厚的文化观念.成为佤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个聚焦点。  相似文献   
47.
酹酒诵辞仪式普遍存在于佤族聚众喝酒的场合,是佤族的主要习俗之一,佤族祝酒辞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完美的形式,是佤族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本就其具有的艺术特色谈谈四点看法:一、独具个性的形式美。二、善于捕捉形象,创造独特的意境美。三、语言朴实生动、富于音乐美。四、趣味盎然的比兴美。  相似文献   
48.
20世纪50年代,沧源佤族从原始社会末奴隶社会初的社会形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佤族教育从开办正规小学起步,历经50年的发展,成就辉煌。为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佤族教育必须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9.
凝聚了段世琳先生数十年心血,充分体现他的学术功力与探索精神的《佤族历史文化探谜》一书即将付梓出版。该书努力探索一条将古文献资料与存活的文化资料相结合,并辅以考古学、语言学、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佤族历史文化进行研究的路径。书中所收入的近40篇论文,尽管在学术层次上亦有所差异,但瑕不掩瑜,不失为一部研究佤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参考书。  相似文献   
50.
佤族村寨是血缘、地缘的结合体,是村寨居民终生相守的家园,是佤族传统文化赖以传承的生活空间,村寨意识是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木依吉"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以及以各种民间禁忌和传统伦理道德为载体的民间信仰中。村寨意识使村寨成员与村寨的利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内聚力,并通过这种内聚力强化了村寨成员对村寨的认同感。只有村寨意识得到村寨成员的广泛认可和遵从,村寨才能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