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0篇
  免费   1篇
教育   781篇
科学研究   30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36篇
文化理论   18篇
信息传播   15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张国育 《军事记者》2006,(10):33-34
一、主旋律具有强大辐射力宣传国家的大政方针、治党治国治军理念,以及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是理论宣传工作的主旋律。在现实中,有一种误解,以为上述主旋律属于政治理论的宣传范畴,与军事学术研究没有太多关系。长期以来,在学术圈内形成了一种习惯:配合主旋律的宣传,学术上一般都淡化处理,有时甚至干脆就脱离关系,躲得远远的。贴得太紧了,会被认定是牵强附会,干的是八竿子打不着边的事。这种“主旋律游离论”的倾向,在学术研究中有相当的市场,具体到实践操作中,主旋律是主旋律,学术是学术,各行其道,偶有结合,往往也是穿鞋戴帽“,两张皮”的痕…  相似文献   
902.
可持续发展作为变革传统生产方式的社会运动,其光明的前途已展现在人们.面前。法律因其自身具有的规范性和强制性的特点,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支点,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全面加强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903.
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已开始实施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治国新方略,我国已开始新的治国里程碑。教育是实现治国方略的重要手段,为充分发挥好这个手段,笔者论述了法治与德治、法治与教育、德治与教育的关系,并由此提出了治国中要加强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04.
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中,一方面,要坚持依法治国,另一方面,要辅之以德治国,两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以德治国,是江总书记依据时代发展的新形势而作出的一项正确决策,是兴国安邦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05.
文章论述了礼的作用,礼在有差别社会生活中,作为社会人生的规范准则,既能修身,又能治国。《左传》中的“礼治”,以精神整合的力量,经国家,定杜稷,序民人,利后者。  相似文献   
906.
“以德治国”是我党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制定该方略的理论和现实依据,有助于全党和全国人民深刻理解其重大意义,加快“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进程。  相似文献   
907.
"为政以德"语出孔子,为其政治思想的基本原则,并逐渐演义为以重民主义、教化主义、德本主义、人治主义等为其特征的儒家"德治"理论.在当今"以法治国"的新时代中,重新解读远古的"德治",汲取其精髓,借鉴其教训、扬弃其讹误,应是理论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工程,亦是经世治国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908.
分析了传统德治思想的基本内涵,阐述了传统德治思想与现代文明的联系与区别,探讨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建设现代文明的主要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909.
本文阐述孔子治国平天下的理论。孔子的“为政在人”、“为政以德”、“为政爱民”、“为政用人”“为政艺术与为政气质”等论述和主张,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当然,文章也指出,孔夫子必竟是两千年前的孔夫子,今日研究是为了抛弃其糟粕吸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910.
孙子兵学作为具有开放性和极强生命力的思想体系,是与前人及同时代诸子百家思想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的卓越智慧。孙子兵学在人类发展史上影响、作用越来越大:孙子兵学被拓展运用于政治领域,发展为中国传统的治国智慧;孙子兵学被广泛运用于经济等领域;孙子兵学在国外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